第二四一章興古攻略(2 / 2)

劉山點頭道:“公琰先生考慮的是。百多萬的民眾就有二十多萬的兵馬,確實有點多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大家不妨敞開了談一談。”

蔣琬說道:“陛下,臣以為可以仿效曹操當年屯田之法,再加上大漢的新政,足以支撐大漢擴軍。如今的南中地區民智未開基本還處於狩獵的階段,雖然有大漢第二冶煉廠等工廠,但也未能從根本上開發此地,因此在屯田的基礎上,還需要更多的漢民到南中地區,帶動當地農業的生產。”

荀桀提議道:“陛下,大漢的居民大多生活在益州中部,也就是成都平原之上,可不可以許以優厚的政策,調動民眾開發南中等邊疆的積極性呢?”

眾臣的說法讓劉山警醒,不禁想起了後世的一些做法。比如共和國的三線建設就是這樣,形成了一批人口聚集的新興城市,雖然規模上無法與大都市相提並論,但在當地卻是實實在在的帶動了地方的人口和經濟的增長。

想到這兒,劉山組織了一下語言,將這個想法說了出來。眾人震驚之餘,不禁為陛下的奇思妙想拍手稱讚。

看到大家擁護自己的提議,劉山繼續說道:“製定優厚的政策吸引民眾自發的前往南中等待開發地區,可以當做近些年的國策,這項國策不僅僅針對大漢的民眾,凡是有意願到大漢來真心的參與大漢建設的,咱們都舉手歡迎。”

蔣琬一揖到地:“陛下神思,臣等佩服。這項國策從根本上解決了大漢地廣人稀的窘境,為大漢興盛做足了準備。”

劉山也很振奮,不由得站起身來說道:“各位愛卿,大漢要想興盛,取決於綜合實力的強大。民是國之基礎,隻要有足夠的民眾,輔之以使其安居樂業的國策,一個國家想不強大都難。”

蔣琬首先讚歎道:“一年來大漢的國策已經證明,陛下的七大國策確實有著無與倫比的效果,隻要臣下在實施過程中不打折扣,強大的大漢可以預期。”

董允同樣讚歎道:“律法獨立了一年,大漢的秩序有了明顯的提升,民眾處處自覺維護陛下和大漢的行為表明了他們對陛下的敬仰和對大漢的信任,這就是所謂的民心所向。”

荀桀等人也是議論紛紛,大漢今日朝氣蓬勃的狀態,魏吳兩國已然落於了下風,大漢連南中地區都取消了奴隸身份,對於家族眾多奴隸成群的魏吳兩國來說這是想都不敢想的。

眾人紛紛附和,讓劉山也變得信心百倍:“恩,朕心中有底了,一會兒就下旨增加龍驤第十三、十四和十五軍,對應南中、西羌和西北羌,分別隸屬於馬忠、句扶和薑維三大戰區。下邊咱們說說興古的攻伐。”

眾人神情激昂,下邊要議論的有可能會載入史冊,畢竟開疆拓土對每一個帝王與臣下都有著巨大的誘惑。

劉山拒絕了向寵的自薦,第一時間便任命鄧艾為這次征伐大軍的主將,也沒有給鄧艾太多的準備時間,要求其在明日必須開拔。

至於如何應對興古的局勢,因為情報不清的原因劉山並沒有多說,但是劉山要求在第十三軍沒有形成戰力之前,絕對不可貿然興兵。至於交州如何攻伐,這項任務劉山則全權交給了鄧艾,臨濟決斷的處置權利使得鄧艾嘴唇哆嗦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費禕想的很周詳,一道軍令將三支新軍的歸屬問題說的明明白白。在建製上,第十三軍隸屬於東南軍區馬忠治下,但這次攻取交州,第十三軍則暫歸鄧艾指揮;十四軍隸屬西南戰區歸句扶管轄,至於第十五軍則歸建在薑維的西北軍區,使得大漢的西北邊陲的實力進一步增強。

董允的任務也很複雜,不但要加強情報的搜集,還要保證征伐大軍的信息暢通。

至於裝備物資的保障以及遴選新官員的重任則全權由蔣琬負責,在大軍攻伐期間,不可出現物資短缺的事件。收複興古全境之後,這些官員協同律法部門的人員必須第一時間到任,收撫人心安頓民眾使其盡快的安定下來比攻伐亂賊更加的重要。

眾臣散去,劉山獨自一人在書房裏靜思。

決心下了,計劃定了,劉山的心中反而惴惴不安。這一次強力扭轉曆史走向的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