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一大憾事(2 / 2)

譙周附議道:“陛下,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況且東吳是我大漢的盟友,孫家的顏麵還要顧及一二。”

劉山輕唔了一聲,眼神看向費禕道:“文偉先生,那陸遜的表現如何。”

費禕措了措詞道:“陛下,江東孫權曾說,陸遜乃殷商之伊尹和周武之薑尚,臣以為此評價屬實。臣觀陸遜,冷靜堅忍逢亂不驚,不愧是江東之中流砥柱。”

劉山大點其頭,陸遜可是進入到後世名將錄的人物,身為江東四傑之一與周瑜、魯肅和呂蒙並駕齊驅。他兒子陸抗也是一代名將,以至後世評價甚高,有了“陸抗存則吳存,抗亡則吳亡”的評定。

父子兩代出將入相掌管一國軍事大權,況且終生不渝,與司馬家的那幾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整個三國都是蠍子拉屎獨一份。

拋開暢想,劉山輕輕的說到:“陸遜大才,是否能為我所用呢?”

費禕頓了頓說到:“陛下,臣以為此事沒有可能。原因有二,陸遜出身江東世家,近年來備受孫權信賴,此為其一;先帝因陸遜而蒙羞,使得他投身大漢心存顧忌,此為其二。”

劉山暗暗可惜,如此大才竟然不能為我所用,確實是人間一大憾事。

靈機一動,劉山想起了陸遜的結局。

陸遜是孫策的女婿,這個身份會不會被孫權忌憚呢。由此聯想到孫策年紀輕輕的死亡,可以說是疑點頗多,後世甚至有孫權殺兄謀國的猜測,多少也算是合情合理。

步入老年的孫權更是不堪,從時間上大概算起,孫某人現在也該進入到這個時期了,從現在到死前把好好的一個東吳給搗弄的麵目全非人人自危,也算是一極品帝王。

用不了幾年,陸遜便會因為卷入了太子之事被孫權責罰,最後憂憤而死。那時陸抗應該不到二十,思想還沒有完全的定型,既然老子不能為大漢效力,那有沒有可能說服兒子效忠於己呢。

想定,劉山的嘴角又歪了起來:“奉宗先生,告訴江東的下屬要嚴密的關注陸遜家族的動靜,其子陸抗尤其要關注,一旦有變就算是搶也要把陸抗給朕搶回來。”

陳袛略顯遲疑,糊塗的問道:“陛下,陸遜在江東如日中天,其家族如何會有大變,且其子陸抗年方八歲,為何陛下如此的重視與他。”

費禕等人也是糊塗的要命,一個個睜大了雙眼等待陛下的解釋。

劉山嗬嗬一笑,將自己的判斷完整的說出。

第一,孫權由孫策手中繼承大業,但對孫策的後代卻虧待頗多,陸遜身為孫策之婿,讓孫權始終對他不能釋懷。孫權之所以不將軍政大權全交予他,這一點尤為關鍵;

第二,陸遜是江東世家出身,家族姻親勢力盤根錯節,幾乎籠罩了江東的政壇,而恰恰因為這一點,使得孫權對他始終存在戒心;

第三,孫權即將進入老年,思慮的事情會發生變化。陸遜的大才既是他成功的本錢,也是他惹火燒身的禍端。老邁的孫權怎麼會讓這樣一個權傾朝野的大臣左右自己的兒孫,必定會找個借口除之。

在眾人聽來,陛下說的這些雖然隻是推測,但也合情合理。看來陛下很是欣賞陸遜其人,不然不會為他考慮的這麼周詳,就連他萬一遭遇不測之後,陛下都打算為他留下後人。

其實劉山還有第四條沒有說,畢竟現在東吳的太子孫登還沒有魂歸地府,第二個太子孫和也沒有上台,陸遜要想成為太子太傅還要再等幾年。

不過,幾年後孫和與其弟孫霸的太子黨爭,卻是陸遜死亡的導火索。竭力維護孫和切身利益的陸遜,碰到了最受孫權待見的魯王孫霸,再加上前邊的幾條,他的結局便已經注定了。

至此,陳袛急忙一抱拳說道:“陛下,臣回去後就安排此事,一定做到萬無一失。陛下之於江東陸家的恩典,卻不知道要何時才能得到他們的回報。”

劉山一愣,我啥時候要恩典陸遜了,但看到陳袛言辭切切,也不好說些什麼。

譙周適時地問道:“陛下,明日早朝接見東吳使者,說不定陸遜會提起副使之事,臣以為今日須得確定對答的策略,千萬不能折了大漢的儀態。”

劉山嗬嗬一笑道:“入鄉隨俗,他步楓既然在我大漢的境界惹事,那就要接受大漢律法的懲戒,這一點沒有什麼好商量的。”

譙周略顯焦急的說到:“陛下,懲戒步楓事小,影響了漢吳兩國的邦交事大,還請陛下深思。”

劉山神色更加的輕鬆,連連擺手說到:“嗬嗬,朕心中有數,明日見到了陸伯言,一切自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