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孟獲的消息(2 / 2)

最重要的是,南中地區毗鄰交州,而交州之南便是中國南海,那個地方有個小島名叫海南島,隻要將交州和海南島納入版圖,自己的海軍夢想便可以實施了。

現在的交州人口稀少開發不足,屬於三不管的地帶,不過再過幾年東吳的孫權就會派兵征伐此地,劉山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強占先機,畢竟東吳還是自己的盟友,等他東吳拿下了交州咱們再去搶,在表麵上說不過去。

這個想法劉山隻能按在自己肚子裏,因為現在的時機還不是很成熟,但有一些事情還是可以提前考慮的,比如從孫權處要來的那些船工巧匠,是不是可以先弄點事情來做做呢。

艦隊咱們做不來,船隊還是可以的吧。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先做些小船練練手,等機會成熟咱們再整大個的。

今天的早朝,眾臣的意見格外的統一,荊州和益州兩大集團的才子們好像是找到了一個契合點,這個現象到底是好是壞,劉山的心底也沒有答案。

萬眾矚目的國家大比如期來了,比曹魏的大軍來的稍稍早了一些。

這次國家大比,是在首相蔣琬的主持下展開的,共分成文武兩個部分,學子的參加科目可自行選定,也可以文武都參加。

第一天是文考,而後兩天是武考,考生的每一項成績都會有評定,標準為優佳平次零五個等級,記錄在一張名為評定表的表格中。如果某項比試沒有參加,則直接評定為零。

國學院,鼓聲大振,第一場比試開始了。

近百名學子展開了今天的試題,“以農為題,做詩詞一首;以最近漢魏之戰為題,做策論一篇;以國家強盛為題,做文章一篇。”時效三個時辰,鳴金結束。

這三個題目,劉山早上才欽定,是從蔣琬譙周等人提供的數十道題目中選出,這個時代,農業還是基礎,一個管理人才不懂得農業是不可取的,而漢魏之戰的策論則緊跟著當前的局勢,可以考察出這些學子在軍事方麵的才能。

至於國家強盛這個題目,劉山則有了更多的關注,參加考試的學子代表著大漢年輕的一代,他們之中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日後的謀國之臣。

每一位考生都有一張評定表,裏麵林林總總的羅列著考生各項的表現和成績。這個表格的設定,是劉山堅持做的,每個人的表現如何,通過這張表一目了然。

劉山需要的是實幹型的人才,類似範進那種之乎者也的所謂舉人,在劉山的眼睛裏還不如一個務農的老漢有用。

從內心來講,劉山也知道文武全才的人物可遇不可求,通過這張表格可以看出考生在文武方麵的綜合成績,以便於找出重點的對象。

對於那種純粹的文人和武人,劉山隻能寄希望與他們或多或少的涉獵一些其他方麵的知識了。

好在國學院下設了兩個大部,一文一武相得益彰,純粹的文人武將也算是各有發展的前途。

今天是文比,考生們主要是在書案前完成,因此向寵鄧艾沒有去考試的現場,而是在陛下的書房與劉山一起商討從明天開始的武比事宜。

比試的內容劉山已經知曉,刀馬騎射一向是古代武將的擇才內容,但劉山還是增加了一項鬥將的內容,讓參加武比的學子們一對一的較量,看看到底孰優孰劣。

向鄧兩人都是通曉軍事的大才,很快的便體會到陛下這個提議的重要性。將是兵之膽,在戰場上一名驍勇的武將對士氣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兩人告辭了陛下,分頭去準備,劉山則微眯著眼睛靠在沙發裏想心事。

這筆的章程已經製定,有蔣琬牽頭負責應該沒喲多大的問題,當下隻有一個問題讓劉山始終不能開懷,那司馬懿到底會從哪個地方冒出來呢。

房間裏一片寂靜,房門外李靖和牛二的輕聲討論,便傳進了劉山的耳朵。

“牛哥,明天你就要去參加比試了,小弟我恭祝你旗開得勝啊。”

牛二的聲音有些迷茫,著意壓低了聲線說道:“哎,小李子,你說俺這麼一個大字不識的人,即使通過了比試到那個學校裏去,天天跟著書本本打交道,那還不得愁死我啊。”

李靖明顯的有點呆愣道:“牛哥這麼一說還真是的,那些書啥的還真是個難題。”

牛二歎了一口氣,說道:“說實話,我還真的羨慕猴子,他能直接到軍隊中去帶兵,根本不需要再去學校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