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事出反常(1 / 2)

費禕的眼神再次來到了地圖上,研究了許久說道:“陛下,曹魏雖然兵多將廣,但這樣大規模的分兵進擊,便會給我們留下破綻,容易遭到強力一擊,從軍事角度來看,也是兵家大忌啊。”

蔣琬讚同道:“文偉說的不錯,縱觀漢魏邊境,利於大軍作戰的隻有兩條,一是從祁山入境,沿著汶山、綿竹、廣漢到成都,這一條路道路寬廣,適合大軍行動,可是其間關隘眾多,曹魏要想沿此路進擊,還要好好的考慮考慮他有麼有這個實力;

第二條便是從上庸出兵,取漢中或者巴郡都有可能。不過上庸是荊州屏障,而荊州又麵臨東吳,時刻要擔心孫權的入侵,因此如果曹魏兵出上庸,便會受到我大漢和東吳的聯合打擊,這種腹背受敵的困境,想來曹魏也不願意看到;

至於中線的幾條路,武都倒是路途最近。從武都南下,經略陽、陽平關、白水關,出了劍閣便到了巴西,先不說武都已經不在曹魏之手,就是那陽平關和白水關這樣的險要,曹魏就不敢從這條路進兵,更不用說糧草不濟之類的難題了;

至於子午穀、斜穀、駱穀和陳倉古道就更不用說了,單單是運送糧草一項就可以讓曹魏的大軍寸步難行,再加上這幾條路的出口便是漢中,我朝大軍半數在此,吳懿王平又是軍中宿將,痛擊強弩之末的曹魏之兵還是易如反掌的。陛下所說的幾路進犯,臣有些不能理解。”

劉山有些犯難,自己跟蔣琬費禕等人相比,明顯的處於劣勢啊。在軍事層麵,這幾位都是在戰爭中摸爬滾打數年的老油條了,而自己在這方麵的經驗就是一鴨蛋;在對於地形地勢的熟悉程度上,自己更是沒法子比,這些年他們跟著諸葛亮在北部邊境旅遊了好幾次,一山一水還不得統統的印在了他們的腦子裏。

不過,曹魏在今年進攻蜀漢是一定的,至少《三國誌》這本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至於是一月還是十二月這個不清楚,但能肯定一點就是曹魏不可能一年之中進犯西蜀兩次。

荀桀努了努嘴,輕聲說道:“各位大人,單單攻伐一個武都,似乎不需要三萬人馬前往,如果城裏有內應的話,說不定兵不血刃就可以收複武都,曹魏這樣大張旗鼓的,確實可疑啊。”

費禕回答道:“先生無需多慮,陛下已經下旨,要求吳懿加強邊境各處的防備,就算是曹魏另有圖謀,也一定無功而返。”

荀桀微微一搖頭說道:“司馬懿此人我還是了解的,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他是肯定不做的。現在既然派出了大軍,就一定有他的打算,不然就不是他司馬懿了。”

劉山聽著幾位大臣之間的爭論,低頭看著桌上擺放的地圖,但紛亂的心情卻怎麼也集中不起來。不由得有些暗恨司馬懿,眼看就要過春節了,這個老小子還真懂事,知道過節的時候要送送節禮啥的,不過你這個大禮也太讓人觸目驚心了,成心是不想讓朕好好吃頓團圓飯啊。

抬頭看到鄧艾在角落裏不吭不聲,劉山有些納悶,大家都在熱火朝天的討論,你在哪裏裝啥子深沉嘛:“士載先生,你怎麼一句話都不說呢。”

鄧艾瞅了瞅眾人,低聲說道:“陛下,臣想知道如果諸葛丞相在的話,現在最先做的是什麼事呢。”

房間裏的討論頓時止歇,鄧艾的這句話無異於一聲驚天霹靂,讓眾人立刻清醒了許多。

看著陛下期許的目光,鄧艾緩緩的說道:“蜀人對丞相如何評價我不清楚,但我曾聽司馬懿說過,諸葛丞相用兵不論進退都找不到破綻,但總能從對手的細小失誤中尋到戰機,剛才各位大人所言隻達到了先丞相的一半,就是讓對手找不到破綻,可另一半所說的尋找戰機卻不曾聽見。”

劉山很高興,對鄧艾的評價又高了一個等級,臉上堆起笑容說道:“哦,愛卿是不是已經有了成熟的對策,還請說給朕聽聽。”

鄧艾一抱拳說道:“陛下,曹魏有多少路來犯,咱們也搞不清楚,不過不管他多少路來,就隻有一個目的----攻取成都。因此,曹魏的第一步計劃一定是圍繞著漢中展開,因為隻有取得漢中,進攻蜀地才有了根基。”

看到眾人已經被自己吸引,鄧艾一整衣襟說道:“漢中是我大漢的屏障,不容有失,這一點毋庸置疑。曹魏要想取得成都,就必須先取漢中,因此一定會想方設法將漢中的駐兵調出,臣以為,武都的作用便是調動漢中兵馬的計劃之一。正如陛下所說,曹魏五路進犯,若如此其分化漢中之兵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至於哪一路人馬是奪取漢中的主力,臣還沒有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