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不管有沒有聯係,這件事都需要盡快的查清,不能有片刻耽誤。”
眾臣急忙附和,首相大人的提議絕對是正確無比,放著一個賊人在皇城裏肆虐,萬一威脅到陛下的安全那可是無法想象的。
陳袛悶聲說道:“陛下,首相大人所言極是。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盡快的將謀害王公公的凶手擒拿,不能有半點耽擱。”
劉山知道大臣們的想法,畢竟涉及到自己這個皇上的身家性命,兩廂比較趙立和小五子之事就顯得有些次要了。
“諸位愛卿有什麼想法,說給朕聽聽。”劉山再次坐下來說道。
眾人都是一呆,這個王公公中毒判斷起來有些難度,他身為皇城的首席宦官,高居中常侍的位置,與宮裏上至太後皇上下至大小黃門,所有的人都打過交道,想從這成千上百的人中找出凶手,無異於大海撈針。
眾臣都在苦苦的思索,劉山也在迅速的開動腦筋,後世宮廷劇這樣的橋段不勝枚舉,現在需要好好的回憶一下加以借鑒。
想定,劉山發聲問道:“諸位愛卿,王公公過世後能接替他的有哪幾個,又有誰最合適。”
眾人一愣,完全沒有跟上陛下的這個節奏。剛剛陛下還震怒的要殺這個宰那個,怎麼突然就問到了接班王公公的問題。混亂中,一幹大臣也隻好暫時放棄思索殺人凶手的問題,跳躍著思維開始考慮由誰來接王公公的班這件大事。
劉山並沒有意識到大家的想法走了岔路,但看到大家一個個心有所屬的沉思,便覺得心中納悶,王公公手下有哪幾個人最有可能接手他的位置,這個問題有這麼難回答麼?
“朕知道王公公的位置權利不小,所以最有可能接手的那個人也就最有可能殺害王公公,因此排查幾個嫌疑最大之人,說不定就會有大收獲。這樣來分析可以把範圍縮到最小,不知道各位為啥一言不發呢?”
眾人在心中狠狠的抽了自己幾個大嘴巴,一個個哀怨的看著劉山,陛下說話也是有點大喘氣,害的咱們這些人腦袋裏的念頭上躥下跳的極不舒服。
不過陛下的這個問題說道了點子上,頓時讓眾人眼睛一亮,王公公的位置咱們這些大臣倒是不會放在眼裏,但在那些個宦官的眼裏就不一樣了,從古至今利欲熏心之人比比皆是,誰也不能保證這幾個人中就沒有這樣的低劣品種。
思路開闊,眾人的思維迅速的敏銳起來。
向寵這幾年接觸皇城內部最多,說起這事自然是有根有據:“陛下,要說最有嫌疑的就是常侍李德,他掌管禦膳房,皇城裏各處的飲食都是由他負責。這兩年,太後對他也是恩寵有加,陛下對他的感官也是不錯,最重要的是王公公中的是慢性毒藥,需要常年不斷的侵害才行,因此隻有他最有條件。”
陳袛微微的搖頭道:“陛下,臣以為李德的嫌疑最大反而可以說明他在這件事上沒有問題。諸位大人,大家都知道隻要王公公之事發生,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飲食問題,李德能夠做到如今的位子不是一個憨傻之人,他負責整個皇城的飲食,就絕對不會采取給他人下毒這個讓自己暴漏的手段,因此,臣以為他可以排除。”
眾人聽到這個分析,不自覺的紛紛點頭。陳袛的判斷符合常人做事的規律,做壞事誰也不會輕易的讓別人懷疑到自己。
劉山問道:“嗯,愛卿分析的不錯,那還有誰嫌疑比較大呢。”
陳袛想了想說道:“陛下,以臣所知,除了李德之外,還有兩人最有嫌疑。一個是掌管陛下印璽的常侍趙已,一個是負責宮內事務的大長秋董平,這三個人在王公公西去後都有可能接任中常侍之職,因此他們的嫌疑也就最大。”
蔣琬想了一想說道:“陛下,據臣所知,這幾個人極得先帝和太後的信任,王公公對他們也很敬重。當年先帝病亡,王公公僅是陛下身邊的常侍,地位還在這三人之下,在中常侍的位置上太後本來屬意從他們三人中選取,但他們商量之後推選了王公公,理由就是陛下年幼登基,需要一個人盡心的照顧,而王公公身受先帝囑托,很得先帝信任,再加上王公公陪伴陛下多年陛下很是倚重,因此,這三人說服了太後,這才有了王公公連升兩級成為了中常侍。如果說他們為了奪權而謀害王公公,實在是有些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