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陛下的口碑(1 / 2)

一個老學究很明白事理,引經據典的說道:“各位,你們所談的都是表象,實質的問題卻沒有看清楚。你們發現沒有,現在的換算方法是不是比原來的好用了很多呢?”

眾人略微一思索,紛紛的點頭承認。這次陛下統一的度量衡,可以說是有了天分地覆的改變。用陛下旨意的說法,除了年月時辰和田畝,其他的不管是重量還是長度,全是改成了十進位,當然了也包括了錢幣。

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大家算賬基本可以用口頭就能算出,而不像原來十六進位那樣,還得隨身帶個算盤。

老學究搖著頭說道:“前朝嬴政統一度量衡雖然是個創舉,但比起陛下所創,還是要差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實用性不如現在的這個。自盤古開天以來,如此英明神武的帝王,還真沒有幾個。”

眾人紛紛點頭,更有人喝了點酒已經興奮的不能自已。群情高昂間,牆角突然有個不和諧的聲音:“英明神武?我看開這個銀行就不太像。”

眾人循聲望去,這位已經喝的有點不太清醒,渾然不覺得自己已經成為眾矢之的。

一位老者狠狠的呷了一口小酒說道:“不太像?知道為啥要開辦這個銀行不?告訴你們,那叫穩定幣值。你們都不知道吧,我可是聽說咱們皇上為了穩定幣值,開的這個銀行可都是自己掏的腰包啊。”

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說道:“老人家你這個消息就不準確了,雖然陛下一次就拿出黃金兩萬兩和白銀五萬兩,但要是在全國開銀行還是遠遠不夠的,不過陛下就是陛下,一個小小的招數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哦,是什麼招數啊”眾人的心思一下子又被召集到這個問題上,紛紛的問道。

書生搖著一把羽毛扇,心馳神往的說道:“說白了,就是一個字:拆。陛下把銀行的份額拆成一百份,皇家以信譽和拿出的金銀認購五十一份,剩下的四十九份,每一份認作黃金一千兩或白銀一萬兩,誰都可以購買。”

“哎呦,這麼多的錢,咱們可是買不起,再說了往這裏邊投錢那還不得打水漂了啊,誰願意當這個傻瓜。”

這書生鄙夷的看了一眼:“啥都不懂,我可給你說,要是不賺錢,那些豪門能擠破了頭去買這個?”

眾人確實想不通,光是把原來破爛的銅錢換成現在精美的新幣,那個銀行就得虧上一大筆,這些豪門為啥還是這麼趨之若鶩的往裏邊跳呢。

書生環視了一下四周說道:“一看就知道你不問世事,對銀行的功用根本就不清楚。你們看看成都城內每條大街上的那些錢莊還有一個存在的嗎?沒有了。為什麼,全讓銀行給擠垮了。”

“為啥?”眾人紛紛提上詢問的眼神。

“這還用說,你把錢放到錢莊,他每年還要收你一定的費用;你把錢放到銀行,反過來銀行每年還給你一定的利息,要是讓你選,你把錢存哪兒?”

“當然存銀行了,誰傻啊。”

“還有,你要是暫時困難了或者想做點生意沒有本錢,原來隻能到錢莊去借,錢莊的息多高,兩分啊,一年下來一百錢就要還一百二十錢,就這還不一定能借到;銀行呢,隻要還一百零五錢,跟你存銀行就差三錢的息,大家說說要是你們選,你選哪兒。”

“這還用問啊,當然是銀行。”

老者看到自己有點被冷落,不高興的說道:“就這麼三錢的息差,就能讓那些豪門趨之若鶩,真是一派胡言。”

書生反而很鎮定,緩緩的說道:“老人家,有理不在聲高,本人說的這些都是有根據的。那些豪門看中的當然不是這一年三錢的息,他們看中的是陛下許下的采礦權,包括金銀銅鐵等。”

老者立刻漲紅了臉:“陛下此舉不妥,自古以來鹽鐵就是國之根本,現在將礦藏交予私人開采,於國不利。”

“老人家,有些消息看來你知道的還不是很清晰。告訴你們,對於這些礦產,陛下早有約定,第一就是各種礦產都是國家的,第二誰都可以承包經營權,第三產出的礦產全部由國家收回。也就是說,這些礦藏還是以皇上為主,其他人就是陛下的合作者身份。”

小二插了一句:“這麼多的礦產,陛下拿來都怎麼用啊。”

書生又扇了扇羽毛,神色傲然的說道:“跟你們說話真費勁,這些礦產叫戰略物資,一部分用於保障民生外,其他大多數還是要用在軍國方麵,但具體如何咱們就不得而知了。”

“思遠說的不錯。”跟書生同行的一位向往的繼續道:“軍國方麵我們確實知道的不多,不過光看陛下保障民生的舉措,就可以知道朝廷在這方麵還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