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好事多磨(2 / 2)

金融這塊必須立即整頓,鑄幣的權利也必須收歸國有,劉禪已經想的很明白,前期不損失一些就不可能創造一個安穩的貨幣環境,更談不上什麼國家繁榮。

要想使得自己的興國大計逐漸走向正軌,不單單要改革官製,經濟秩序也要有個良好的平台。

計議已定,劉禪便又詳細的解釋了一番。

眾人總算是明白了,咱們皇上要鑄的錢,跟原來的完全不一樣。以前都是用銅鑄錢,現在不是這樣了,用金銀銅鐵四種材質,分別鑄成金幣銀幣和銅幣鐵幣,然後按照固定的比值投放到市場。

而且鑄幣的方式也要改變,一定要鑄造出一種別人難以模仿的貨幣,還得是幣值與實際購買力相稱,這樣才能保證把民間的私鑄現象抹殺幹淨。

至於民眾手中的銅錢,則統一到皇家銀行兌換成購買力相等數額的新幣,再限定一個期限,在期限之內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國家製定相應的兌換比例,期限以後能夠在世麵上流通的就隻能是新幣了。

劉禪這次下了狠心,對群臣提出的私鑄貨幣一說,給出了確定的答案,全力查處從重從嚴處理,如有反抗以叛逆論處。

“公琰先生,等明天忙完丞相之事,把負責鑄幣的官員給朕召來,朕需要確定一下新幣的製造。”

蔣琬躬身領命,費禕卻憂心忡忡的提醒道:“陛下,如此大肆的宣揚,如果魏吳兩國伺機搗亂,以大量的劣幣充當,則我大漢經濟危在旦夕。”

劉禪讚賞的表揚了一句:“無妨,想那魏吳兩國流通的貨幣也都是銅錢,如果到我大漢來進行貿易,必須從銀行來換取等值的新幣才可以進行貿易。不管是金子還是銅板,一律以重量和優劣承兌,兩位首相可以安排人手製定一個合理的兌換標準,通行全國。”

得知當下金融係統的混亂局麵,劉禪悲催的知道建立學校的事情估計要先放一放了,等到理順了國家財政,才可能著手安排教育的問題。

但總不能一步都不走,於是便提出了兩個想法。

一是設立國家級學府的設想,蔣琬等人負責國學院的籌辦,軍校的建立則由費禕牽頭向寵協助完成。

蔣琬提出在皇城東西兩側分別設立這兩所院校,沒想到劉山卻堅持兩個學校隻設立一個校園,就叫“大漢國立學院”。文武一體各有專精的辦學理念,讓蔣琬等人的思路豁然開朗。

這樣的話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間的交流,從這個學校出來的學生也必定是個知文曉兵的全才。

第二是鼓勵民間開辦學校,由國家教育部門製定辦學章程,並且給予一定政策上的支持,如果民間的學校培養出國家級的人才,該校的主要管理人國家就給予相應的獎勵,直至封侯。

聽到陛下的這個決定,眾臣心中暗自凜凜。陛下這次是要出血本了,不但要拿出大筆的銀錢,連封侯都用上了,不過想想陛下也是為了咱們大漢的金融穩定和人才儲備,如此做應該也不會太吃虧,此項決定應該是雙贏。

劉禪有點氣急敗壞,自己費勁巴列的考慮了這麼久,最終得到的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

“學校之事暫且這樣,明年大比的計劃不變。愛卿需要盡快的製定章程,通告全國,朕自然會發出詔書相應。”

弄清楚了教育部的問題,群臣覺得心中有了底氣,劉禪心裏雖然不甘但也還勉強能接受。今天第一次觸及權利中心,不僅沒有被碰的頭破血流,還算是有了喜人的進展,大漢國立學院的建立多少讓劉禪底氣十足。

重拾心情,劉禪囑咐道:“公琰先生,國家的架構朕也隻是劃出了一些框架,具體的機構和人員安排,還需要愛卿費些心思進行補充和完善。”

蔣琬費禕雙雙拱手道:“請陛下放心,臣等一定盡快完成。”

吳懿的心情有點焦躁,陛下說了半天了全是行政方麵的,有關這部隊的建設可是鳳毛鱗爪一直沒提,於是便急不可耐問道:“陛下,臣覺得是不是該商討一下軍製的事情了”

劉禪肯定的說道:“不錯,我朝的軍製是有些不足,需要改進。”於是便把之前與吳懿所說,一一敘述了一遍。

蔣琬費禕等再次當機,陛下今天估計興奮劑吃的有點多,這個軍製改革,變動的也是叫人神魂顛倒的。

吳懿倒是異常的鎮定,心領神會的追問道:“陛下,剛才說的仙界軍製和職業軍士製度,是否適合我朝使用,還請陛下詳談一二。”

劉禪滿意的看了吳懿一眼,侃侃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