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吳懿的困惑(2 / 2)

“朕準備成立一支新軍,按照仙界的軍製執行。經過一到兩年的磨練,如果能夠成軍,則可以向全軍推行。所以,朕覺得必須兩條線同時舉動,愛卿幫朕穩住已有的軍伍,朕則全力打造新軍,成軍後結果自知。”

吳懿心中大鬆一口氣,陛下這麼做很是穩妥,於是一拜到地:“陛下,如此則我大漢萬無一失。如新軍練成,則皆大歡喜,軍製變革水到渠成;反之,則我大漢也不會傷了筋骨,甚好甚好。”

放下了疑慮,吳懿思路變得清晰,忽然想到一事,便關切的問道:“陛下,新軍如何編製,不如末將選派軍士健卒,以資陛下。”

劉禪嗬嗬笑道:“無需如此。愛卿此去漢中,一邊要整肅軍伍一邊還要加強防禦,責任已經非常重大。再說了邊關大軍重任在身,不可輕動。愛卿與叔延商議,選派幾名年輕的小將,至於兵士朕就從萬民中選出精壯之士即可。”

商定軍中之事,劉禪就拋出了已經想好的治國之策,洋洋灑灑的說了半天,最後得到的結果竟然是吳懿這位將軍傻愣愣的呆立當場。

不知道自己哪兒做的出格,劉禪隻好悶聲的問道:“將軍,朕這個想法有什麼不妥嗎?”

吳懿一激靈醒過來,狐疑的問道:“陛下,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來的?”

劉禪笑了笑,搖頭說道:“很多都是朕在仙界看到或聽到的,還有一些是朕自己的琢磨,將軍認為如果我大漢以這種模式下去,最終的結果會是怎麼樣。”

吳懿沉聲說道:“陛下,臣對軍中之事還算的上精通,但在治國方麵卻是有些力不從心,這製定國策的事情是不是請公琰先生等人前來商討,以策萬全。”

劉山深深的望著眼前的大舅爺,默默的說出了一句話,讓吳懿頓時汗流浹背:“朕之所以先召來將軍,都是因為朕這心裏能夠確信的人選僅有將軍一人。

公琰先生等人雖是國之大才,也備受丞相信賴,但朕所想定的國策與先前施行的還是有一些區別,因此需要將軍協助朕掌控軍伍,有了這個保證,朕才有把握推行新策。”

吳懿大驚,跪倒在地施禮道:“陛下重任托付與臣,臣自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聖恩。”

請起吳懿,劉禪已經做出了決定,不管眼前的困難有多大,自己這隻小蝴蝶的翅膀還是要好好的扇一下。不然等到朝中的大臣把諸葛亮留下的權利分配完畢,再推行自己的想法必定難上加難。

得到了吳懿的保證,劉禪心中稍安,便急招蔣琬等幾位重臣來商議國策。

蔣琬等人從早朝後便一直昏天黑地的忙著,主要的任務就是明天陛下出迎丞相靈柩的安保之事。

沒成想深更半夜的,突然接到陛下的召喚,便一個個馬不停蹄的趕赴皇城。

“今天召集諸位愛卿”還沒等蔣琬等人見禮,劉山便急匆匆的開始了:“關係到我大漢的將來,一個國家的策略製定,需要諸位暢所欲言。”

“臣等遵旨。”蔣琬等神色莊重的回應道。

蔣琬看看屋裏的大臣,費禕、董允、吳懿、向寵這四位曆曆在目,不禁心中大定,看來陛下對我等寵信非同一般。

劉禪把李福帶回的諸葛亮遺言說了一遍,眾臣便一個個眼珠子開始泛紅,諸葛丞相在彌留之際還心係國家,對聖上的關愛和對大漢的忠誠一覽無餘,確實配得上“無雙國士”的稱呼。

緊接著拋出了一個製定國策的議題,蔣琬等人振奮精神各抒己見。國策這個命題咱們心中熟絡,再說了還有諸葛丞相實施在前,分析起來自是洋洋灑灑。

但聽到劉山耳朵裏,去不是那麼回事。來來回回始終是諸葛亮治國的那一套,雖然不能說不好,但對蜀漢的發展確實沒有太大的促進。

劉禪撓了撓頭,突然問道:“大家覺得牛二如何。”

眾人一愣,怎麼說著說著國策的問題,這牛二又跑出來幹什麼。

不過皇上問話還是要好好的回答:“勇力無雙披堅執銳之輩,有萬夫不當之勇,絕對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猛將之選。”

劉禪默默的一笑,問道:“如果以我國當前的選拔製度,這牛二有沒有可能進入我大漢的將軍序列呢。”

眾人紛紛沉默,這牛二如果不是砸了陛下一錘,怎麼可能進入到眾人的法眼。沒有這一遭,估計這牛二也就是在鐵匠房砸鐵一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