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吳懿居然兩次壞了自己的美事,再想到這兩次可也都是自己請來的,不禁一陣子苦笑。Nnd,這吳懿雖是軍中的支柱,但在自己沾花惹草的大業上卻是個十足的絆腳石。
卸下偷香竊玉的心情,國事的煩擾又湧上心頭。
權利之分近在眼前,劉禪深深知道這件事如果處理的不好,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場滅頂之災。
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諸葛亮的安排,劉山心裏又是萬分的不願意。諸葛亮治理蜀國,有點任人唯親的嫌疑,反正在他執政的期間,蜀漢人才的凋零是有目共睹的。
過於信任荊州幫帶來了偌大的苦果,雲貴川三地的優秀人才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反而造成了荊州益州兩地人才的對立局麵。
在施政能力上,蔣琬在全局的掌控水平跟諸葛亮比起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能不能保持當前的局麵還真不好說。
劉禪撓了撓頭,苦惱的思索著:“nnd,這蜀漢的國家架構整個啥樣的好呢。”
美帝的三權分立放這兒明顯不合適,你給老百姓一人一張選票,他自己都無所適從。萬一再被有心的豪強控製利用,估計這個小小的蜀漢能分成十個小國,一個豪強士族建立一個,直接就把三國退化到春秋戰國;
膏藥旗的天皇呢,好像也不咋地,別的不說看看這天照大嬸庇護的天皇,經常的被政府綁架,十足一個兩腳蹦躂的矮腳虎傀儡------
泱泱天朝的中央集權製度應該算是比較完善的了,美中不足的其實就隻有一條:不長久。
劉禪的感覺非常的敏銳,這皇帝生孩子跟黃鼠狼生耗子沒有區別,也是一窩不如一窩的,所以導致朝代更換的太快,平均六十年換一茬,能夠堅持兩百年以上的居然隻有五個。
曆史上的蜀漢還沒活到這個平均數,算的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這麼一種惡性循環的製度,劉禪覺得比較的適合嗜殺成性的鬼子,以便於更好的控製地球的安寧。
比較了半天,劉禪明白後世的共和製雖然比較的民主,卻不是非常的適合當下的社會,反而君主立憲製稍作修改便可以被萬民接受。
不管咋說,這丞相一個人把軍政大權抱懷裏,想想都讓人後怕。縱觀整個曆史,能做到像諸葛亮這樣的,絕對不多,一個手的手指頭就能數的過來。
其中的關鍵是把軍隊和司法獨立出來,使得文官係統與武官係統和司法係統各成一係,也能有效地監督和製約。
好在當下的蜀漢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政治上還算是清明,在荊州幫的擁護下皇權也算得上穩定,這對於推廣自己的計劃相對容易些。明白了這些,劉禪的心底有了一絲的底氣。
仔細的想了一遍自己的治國方略,再想到蔣琬等荊州幫的切身利益可是跟自己這個皇上密切相關的,讓劉禪感覺到說服蔣琬等人還是有很大的把握。
畢竟雖然權利分開了,但大權還是掌握在荊州幫的手中,再加上蔣琬等人對蜀漢的忠心,應該沒有問題。
浮想聯翩中,吳懿如期到來。
這兩天吳懿也是忙得焦頭爛額,自己負責的軍中居然發生了叛亂的事情,讓他感覺到如坐針氈。這會兒剛把東大營的人事安排妥當,便接到一個小黃門傳來的聖上旨意,於是又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知道吳懿對自己的忠心,劉禪便沒有客套,把心中所想一一道來。
吳懿保持著良好的心態,自己的身份是國舅,那就是跟劉禪拴在一起的倆螞蚱,隻要能保證皇族安穩,吳懿沒有二話。
看到劉禪征詢的眼光,吳懿想了想說道:“陛下,軍隊國家化臣絕對讚同。不過要考慮一個問題,當前各大家族均設有私兵,營中將領也多有部曲,解除這部分兵士還需要好好的斟酌。”
“恩,將軍說的有道理。”劉禪先肯定了一句,接著說道:“朕有一法,或許可以解開這個困局。”
吳懿既驚又喜,沒想到年紀輕輕的皇帝已經考慮了這麼周密,急切的問道:“不知陛下有什麼好法子,能夠化解這個不利的局麵。”
劉禪心中一樂,後世各國的軍製大同小異,這麼好的製度不用,簡直就是暴殄天物。現役和預備役製度結合,以職業軍人為骨幹,現役兵士為主力,預備役兵士為補充。
現役和預備役的概念吳懿還是能理解,畢竟跟當前的兵役製度差不多。不過這職業軍人概念的提出,讓吳懿大惑不解。
劉禪看到吳懿有點癡呆的傾向,便不厭其煩的解釋了一番。結合當前的兵役製度,劉山說出了自己的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