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的騙術 01(1 / 1)

第一部分 偽造的事實 捏造的數字

如果你希望讓人們相信某些非常愚蠢無趣的信息,你隻需要在其中加入一個數字就可以了。一旦采用數字來描述,即便最糊塗可笑、荒謬絕倫的事情也可能變得真實可信。

天生金發碧眼的人種已經瀕臨滅絕了嗎?幾年前,媒體界紛紛就一份據稱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發表意見,這份報告宣稱天生金發碧眼的人種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曆史”。英國廣播公司宣告,天生金發碧眼的人種會“正式滅絕於2202年”。《早安美國》節目則告訴觀眾,天生金發碧眼的人種會“在200年內在地球上徹底消失”,因為控製金發碧眼外貌的基因“不如控製黑發褐膚外貌的基因強有力”。此類說法喧囂一時,以至於世界衛生組織不得不發布了一份非同尋常的辟謠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希望澄清事實,本組織從未就此課題進行過任何研究。而且,據世界衛生組織所知,本組織從未發布過這樣一份預測天生金發碧眼的人種會在2202年滅絕的報告。世界衛生組織並不了解這些相關的新聞報道有著怎樣的源頭、依據,但必須重申我們對於天生金發碧眼的人種在未來是否存在並沒有任何看法。

很明顯,整份報告是被捏造出來的,完全是無稽之談。人們應該在世界衛生組織公開否認以前就認識到這一點。一位遺傳學家早就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就表達了同樣的立場,“基因不會滅絕,除非擁有那些基因的生物處於進化的劣勢之中。”他說,“所以控製金發碧眼外貌的基因不會消失。”但是英國廣播公司所倡導的不輕信的職業操守已經完全不起作用了。記者們輕易相信了這份虛假的報告,其部分原因就是報告中存在著捏造的數字。這種特征,這種似乎非常真實、精準地描述了最後一個金發碧眼外貌的人的出生時間的預言,給整份報告加上了似乎合理的特殊光環,並成功地蒙騙了那些本來應該更明事理的新聞工作者。

無論一種觀點多麼白癡,多麼站不住腳,數字都能讓它顯得很可信。“在美國,58%的健身活動都會通過電視節目播出,”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主持人德博拉·諾維爾在2004年的某期節目中麵無表情地讀出這組數據,接下來她說,“比如說,美國人在2003年做的35億次仰臥起坐運動當中,230萬次出現在健身類電視節目上。”諾維爾絲毫沒有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前後不一致的數據是否存在問題,就輕信了這些虛假的數字並原封不動地將它們告訴聽眾,其實她隻需要略微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這種說法純粹是胡說八道。幾個月過後,也許是出於不願意被同事“趕超”的心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另一位主持人基思·奧爾伯曼“探聽”到印第安納大學剛剛結束了一項長達5年的“研究”的“獨家新聞”,據說這項“研究”證明了“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100%的父母的智商都會至少下降12個點,而平均下降值則高達20個點”。當然,這些數字同樣是胡說八道的結果。數字就這樣讓諾維爾的大腦出現了短路,致使她完全無力進行審視性思考。這種現象很典型。數字有著淩駕於個人主觀立場之上的權威性,因為數字憑借著最純粹的形式來彰顯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