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點點露水,淡淡清風。
未其生推開門走了出去,瞅了瞅旁邊的幾個房間,看樣子其他人似乎都還沒有起來。可是待到他走到院落裏,卻發現早已有一個人坐在石桌旁的石椅上了。
認出了那個人是林夕,未其生轉身就想走。
“其生。”可是林夕卻叫住了他。
未其生停下身子,“有事嗎。”
“過來坐坐吧。”林夕抬頭望著未其生,手裏捏著一枚棋子。
未其生沒有絲毫猶豫就走過去,坐在了林夕的對麵。此刻才發現原來林夕在下棋。未其生望著桌麵上的棋盤,還有棋盤上的棋子,就知道林夕已經坐在這裏很久了。
“怎麼樣,玩玩。”林夕也不等未其生答應,自顧自的就擺棋。還把自己黑棋的一顆黑車拿掉,“我們棋力不同,讓你一個車吧。”
未其生也不是矯情之人,就隨他。
不用靈魂也不用精神力,就是隨意的下棋。他們也知道馬上就要六鎮大賽,不能讓自己太過勞累。
兩個人擺好棋,未其生持紅棋先手。
“馬二進三。”
自從學了怪老頭隨手給的羊皮卷,未其生現在下棋第一步基本都走馬。
“走馬,聽說你會八卦法。”林夕捏起一枚兵,往前進了一步。
“竟然你們都認為我懂,那麼我就懂吧。”未其生捏起第二匹馬,“馬八進七。”
“隻會馬可不行,象棋是需要各個子配合的。”林夕一個飛炮,“炮八平九。嗬嗬,你的車沒處可跑了。”
未其生吃驚的望著棋盤,發現象的路被林夕的那隻車給堵住了,未其生的車確實成了籠中獸,無處可逃,隻有等死了。
他沒想到炮跟車配合,會產生這麼大的威力,當真是讓人害怕,未其生此時隻懂得一點馬的走法,對車和炮的了解少得可憐,隻知道它可以怎麼走,卻不知道該往哪裏走。
“入門,登堂,入室,知棋,忘棋,隨心。這是棋徒對棋感悟的六大境界。一個人的棋力怎樣並不能代表他對棋的感悟就怎樣,棋的感悟也不是一個人努力能得來的。那是一條分界線,分開了庸人和聖人的一條界限。有人一天望棋,一刻隨心,成為強大的棋師,而有的人永遠也跨不過去。”
“棋力隻是外麵的力量,而對棋的感悟,才是真正重要的。”
“一朝不誤,終身難以再進半步。”
未其生當然也知道這些,隻是不知道林夕告訴他這些是什麼意思,是當他是鄉巴佬,小土鱉,什麼都不懂嗎。
棋徒的六大境界建立在棋力之上,如果你能忘棋,你能隨意,那麼你就能爆發出這個棋力的百倍,千倍,甚至萬倍的力量。
對棋的感悟就是對棋道的感悟,而棋道即是天道。
“第一境界:入門,初涉此道,走子無序,先後不分。雖藝微,然見獵心喜,騰挪間或見靈動之色。
第二境界:登堂,走子頗熟,喜搏殺,無謀略,得失不計,驍勇無匹,此境半月可期。
第三境界:入室,惜子若帥,謹小慎微,緇瑙必爭,運子已見細膩靈動,然舍本逐末,常因惜子失全局。 ”
“這前麵三個境界我想你都感悟過,一般四級棋徒也都已經感悟到知棋這一境界,隻有一些傻乎乎的,弱小到像螻蟻一樣存在的人才會還在第三境界蹦躂。”
“而知棋就是要懂得每一個棋子的作用走法技巧,從簡單到難的順序是:車炮馬兵象士帥。別以為車很好用就是最難的,其實那是最簡單的。而象帥士其實才是最強的,接著就是兵了。”
下棋遵循一定的自然過程,如先能用車、炮,明白象棋是怎麼回事了;再能用馬,對象棋的了解進一步深入了;然後能用兵,對象棋的體會進入到一個更高的階段;緊跟著能用士、相、將,依然對象棋有一定的見解了。
林夕向前移了一步兵,“兵用得好,勝過車馬炮。”
“而你似乎隻能用馬,對車炮兵象士帥的理解少得可憐,微乎其微。你的境界隻是處在知棋的最基礎。”
未其生捏起一枚馬,而後又輕輕的放下,他確實隻懂得馬,車和炮當然也懂得一點,但是隻是略知皮毛,而主要的兵,未其生則是一點不懂。
“入門,登堂,入室,知棋,忘棋,隨心。棋徒的六大感悟嗎?似乎聽爺爺說過,好像模模糊糊中聽到爺爺誇獎何其漸達到了忘棋的水平。同樣的棋力,感悟到的境界不一樣,差距是非常大的,一般人都隻知棋,不能忘棋,一步之遙,天差地別,實力相差十萬八千倍。”
“我輸了。”未其生望著棋盤,望著棋子,一步緊扣一步,一環接一環。馬的作用,車的作用,炮的作用,兵的作用,象的作用,士的作用,帥的作用,隻知一竅,其他六竅完全不通。
“好好感悟吧。”林夕站起身,徑直走去,留下未其生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