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之前(一)(1 / 2)

安康十五年,當朝皇帝周安帝年逢四十不惑之年,周皇朝古來有逢十必慶的習俗,底下的人早在年前就為這事忙乎了起來。然,今年五月安帝下旨凡從三品以上不在京中的文武官皆要攜帶名嫡子和一名嫡女進京朝賀,朝賀完畢官員可離去,嫡子嫡女留與宮中為皇子公主做伴讀。一石激起千層浪,帝心難測,誰不知這給皇子公主做伴讀往好了是皇恩浩蕩,但隻要京外的這就很容易讓人想到另一層意思—人質。

一時之間京外的從三品官員中有人想用嫡子或嫡女當上皇親國戚便積極挑選優秀的嫡子和貌美嫡女準備進京,甚至以貌美漂亮的庶女記在正妻名下充為嫡女,就希望哪天被皇上皇子看上成為妃子或王妃,要是能尚公主也不錯,總之都能從士族往前一步靠上皇族,成為皇親國戚,從此永享榮華富貴。也有頭腦比較清楚的,在嫡子嫡女中挑選平庸的進京,亦或不舍骨肉分離的辭官告老還鄉。總之安康十五年周王朝的大臣們忙的一塌糊塗。當朝二品大將衛溫衛家也為這事頭疼不已,衛家祖籍京城衛溫之父衛之安衛侯爺一生有六子二女其中長子衛添,二子衛溫為正室嫡妻所出,三、四、五、六子乃由不同姨娘所生,衛侯爺死後,衛家一直沒分家主家有衛老夫人把持,一直到如今。

衛溫是在定安末年,安康一年才當的將軍當時周安帝登基為帝,他乃當時的大皇子周鴻良後來的周安帝的鐵杆擁護之臣遂周安帝封賞時,代衛家站在太子這一邊的他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功臣,但當時其兄長衛添已繼承了其父威遠候位子成為新任威遠候,居嫡居長也並無過錯。又正直新帝登基,邊關不穩戎狄來犯多事之秋衛溫主動請旨願前往邊關戍邊,安帝欣然應允,封其衛二品鎮遠將軍,可攜家眷前往漠北邊關城上任。這一去便是十五年。

這正二品的將軍沒那麼好當,尤其近年來皇上偏愛太傅之女麗妃,又對其子十皇子偏愛有加,冷落病弱太子周後俊,卻又對太子胞弟,皇後二子四皇子讚賞不已,朝中局勢愈加不明,戎狄也經過停戰幾年的修養恢複元氣,便欲蠢蠢欲動,三不五時前來騷擾,。皇上現如今又忌憚高位臣子,這將軍就越發不好當了。

安帝五月過壽,現已三月,衛溫去清查好了要給安帝的壽禮之後便回後堂來,這邊衛溫一回來衛夫人孔氏便親自到門口迎他進屋。這時屋裏看書的嫡長女衛如媮,繡花的庶女二姑娘衛唯秀,吃的正歡的四姑娘衛含秀和嫡幺女五姑娘衛如好也趕緊到門口去行禮迎衛溫入座,發呆的嫡次女三姑娘反應慢半拍的跟在後麵行禮,有慢半拍的起身。對此現象大家早已習慣,衛溫和孔氏也並未責怪,這個女兒比起別的兒女不管是什麼總是慢的。

孔氏生長女如媮用了四個時辰,生長子衛梧朝用了三個時辰,小女如好也隻用了兩個時辰便生下來了,隻有嫡次女如嬌生了整整兩天才生下來,若不是衛府有足夠的人參供孔氏服用補充力氣,否則孔氏就危險了。如嬌出生的慢,吃奶也慢,生下來第二天才開口吃奶,別的孩子一歲多便可走路了,如嬌兩歲才開始走路,當然說話也比別的孩子慢,她三歲還未開口說話,衛溫和孔氏一度以為她是啞巴,直到三歲半的時候才開始說話,總之她什麼都慢。衛溫和孔氏也以為她是生產時間太長憋壞了落下了毛病,也以為她長不大,所以對她也沒什麼要求,隻要好吃好喝的無病無災就行。衛溫進到屋裏座到主座上,孔氏親自接過丫鬟端來的茶給衛溫,便也坐下了。

衛溫坐下後喝了口茶,看了看幾個女兒,扭頭清了清嗓子道:“都坐吧,夫人,進京的行裝都備妥了?”“都妥了,隻是老爺這進京的嫡子嫡女人選?”衛溫皺眉想了下說:“夫人把理兒記在名下做嫡子,以後他就叫衛梧理,我帶他進京,嫡女就帶······就帶嬌兒了”孔氏一驚:“什麼?老爺,嬌兒怎麼能行,她·····唉!老爺,我把含秀記在我名下做嫡女,她聰明····”不等孔氏說完衛溫便道:“嬌兒乖巧安靜,不會惹禍又聽話,她去最合適,就這麼定了,嬌兒你說呢?”

衛如嬌穿到周國近十年,眼看著這世的父親納了五個姨娘,其中三個都生有子女。母親孔氏每天忙完府務還要管裏嫡子女庶子女以及姨娘,任勞任怨的,忙的很,父親也不見的有多感動,照樣睡姨娘,生庶子女。隻要一想到自己將來也要過這種日子,如嬌便打從心底裏抗拒,隻得裝傻充愣,又因不懂古代規矩,隻能盡量不說話,減少存在感,裝癡,但沒想到都快裝成傻子了,給公主伴讀的事還能落在自己身上。這真是不找事兒事兒卻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