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南聽完點頭道,“就是我爹,永平侯,雖然跟九皇子惺惺相惜,不過,也是忠心的,隻有皇上能指使的動他。”
鮑二爺喝水潤潤喉,歇息了一會兒,接著平靜的說道:“前麵是人心,大局,這裏卻還沒有帶上武將勢力,和國事戰事。”
齊瑤一直默默聽著,不發一言。
這些都是當年爭儲的情勢,隻是當年鮑二爺分析之後,便開始替三皇子定下大計,依照鮑二爺的安排,三皇子開始轉變儒雅之形象,開始將自己的勢力逐漸滲透到戶部吏部兩大部,並且慢慢退出跟戶部有交集的生意,而由自己打理莊子和生意,將自己賺的銀子投入大事,以至於皇上最後歎道,寧王執掌戶部多年,卻清廉公正,堪為天下表率。
“世子說的是。所以,如今武將並沒有幾個旗幟鮮明的站在哪一邊,就是因為還沒看清楚兩位皇子。這便也是我講的,南詔之事,還不可爭。
可是三皇子正當其時,他如今風頭正勁,想做事證明給皇上看。隻是要我說,爭儲之事乃是大事,既然是大事,又牽連到朝中每個人的將來,所以,不爭短長,腳踏實地,慢慢看清了形勢再去為之,才是正道。”
孫華南發急道,“按你這麼說,要是人家都做了太子,再拿到南詔大軍,還圖什麼呢?”
他跟九皇子交情深厚,雖然他爹警告他不要走的太近,他還是覺得九皇子最適合接替天下。
鮑二爺輕輕一笑。
他從來沒把做一個好師爺當成自己的目標。
自小他就計謀百出,聰明絕頂。什麼事情一看就透。
這樣兩三年,他已經對做師爺沒興趣了。慢慢的,他開始琢磨天下之事。他發現,這才是他興趣所在。
他想要介身廟堂,擇明主輔佐之,最後一統江山。這樣才好玩。才有意思。
沒想到,齊瑤給了他這樣一個機會。
雖然主人沒法挑,不過九皇子也是可教之才。
“皇上的心思,可不小啊。要征戰北離南詔,沒有數十年做不到。而這其中變數極大。哪裏有永遠的太子呢?”
其實,他心裏知道,隻有在三皇子遠未成熟時,送其到高位,他才會放鬆下來,一旦放鬆,他的那些貪婪好色毛病才能被釋放出來。否則,隻會讓他將自己偽裝的極好,無法下手。
隻是這些不是陽謀,並不好放在桌麵來說。
這些話,就連九皇子也不能講。以九皇子的心智,根本不肯接受這些算計。
齊瑤聽了也有些擔心,放任三皇子做太子,隻怕會讓他更加鞏固自己的勢力,到那時,積重難返,再有圖謀,隻怕也難。
可是看看鮑二爺的樣子,她又不準備多問了。
離皇上駕崩還有十餘年時間,上一世,她怎麼為寧王謀劃,這一世,她便要倒行逆施。她相信,沒了鮑二爺的寧王,即使做了太子,也會像一隻斷線風箏,飛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