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理信息係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研究(1 / 2)

地理信息係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研究

綜合

作者:劉俊燕

摘要:本文在介紹地理信息係統的概念、產生及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土地利用規劃的主要內容,分析了地理信息係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具體應用。旨在使更多的人們關注地理信息係統的研究成果,為土地利用規劃機構和決策者們提供更為廣泛和實用的地理信息。

關鍵詞:地理信息係統 土地利用規劃 應用

土地利用規劃學是一個複雜、龐大的大係統學科,它涉及經濟學、土地學、社會學、生態學及數理統計等科學,通過各個學科之間的協調,在城市內部為省市各類活動安排必要的合理空間。土地利用規劃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都包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的處理與利用都和現代科技信息處理技術有著緊密的聯係,並根據土地規劃利用的工作階段,對信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土地利用規劃的整個工作過程,可以概括為數據整理階段和規劃編製階段。地理信息係統技術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土地信息收集和土地信息處理兩大方麵的內容。地理信息係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極大程度提高了龐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一、地理信息係統

1.概念

地理信息係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簡稱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係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係統”。GIS是計算機科學、地理學、測量學、地圖學等多門學科綜合的技術,雖然它是一門多學科綜合的邊緣學科,但其核心是計算機科學,基本技術是數據庫、地圖可視化及空間分析。因此,可以這樣定義:GIS是處理地理數據的輸入、輸出、管理、查詢、分析和輔助決策的計算機係統。

2.產生與發展

地理信息係統萌芽於20世紀60年代初,1962年Tomlinson提出利用數字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大量的土地利用地圖數據,到了1972年,CGIS全麵投入運行與使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運行型的地理信息係統。它的發展曆程可分為如下四個階段:第一,20世紀60年代的開拓發展階段:從開始用於地圖量算、分析和製作到針對主機和外設開發,但是算法比較粗糙,圖形功能有限。第二,20世紀70年代的鞏固階段:這個時期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掃描輸入技術出現,但圖形功能擴展不大,數據管理能力較小。第三,20世紀80年代的突破階段:計算機軟硬件發展並普及,GIS也趨見成熟。第四,20世紀90年代的社會化階段: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建立和數字化信息產品在全世界的普及,GIS深入到各行業乃至家庭,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幫手。

二、GIS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1.土地利用規劃

土地利用規劃是指在土地利用的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目標,對各類用地的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或配置的長期計劃。土地利用規劃的內容主要有: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與評價;土地利用潛力分析;土地供給與需求預測;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結構化;城鄉居民點用地規劃;交通運輸用地規劃;水利工程用地規劃;農業用地規劃;生態環境建設用地規劃;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論證和規劃實施。

2.GIS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

GIS是實現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信息化、土地利用規劃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