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鐵鷹的不同
寧高寧
鐵鷹在中國可以說是一位很不同的管理學教授,說他不同是因為幾點。一是他注重調研,注重現實,注重搞清楚企業裏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他不通過猜想和推斷創造理論,他的觀點都在故事之中。他想搞清楚一件事,他就找到那個人。這是一種研究的方法,也可以說是他的一個信條。因為他相信生活之樹常青,他欣賞最鮮活的企業活動,他相信實踐的創造力往往在理論之前。
二是他總以不同的角度來談管理學的問題,比如說管理學大都是以資本為出發點,告訴人們如何管好你的投資,管好你的員工,從而去讓企業賺錢,讓資本升值。但鐵鷹的角度大都不是這樣,他更多會從員工出發,從公司任務的實際執行者出發,從這些人的角度來評價公司,從他們的個體感受和利益得失來分析公司。這個角度往往是被忽略了的,但是現在看來很重要,不論對企業高層還是普通員工。鐵鷹的這個角度並不是因為他故意想在理論上另辟蹊徑,而是因為他相信公司持久發展的動力來自忠誠和充滿活力的員工。
三是鐵鷹的管理學著作總是很有立體感、場景感、畫麵感、人物感。我看了這本書的初稿後,總覺得大街上正在風風火火走路的年輕人可能就是書裏的人,咖啡館裏的人說的可能就是書裏的事。原來企業的大事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瑣事,原來我的閑聊也可以成為理論,原來家長裏短也是哲學。這可能是鐵鷹從理論到現實走了幾個來回的結果。這本書你可以看成是企業管理的書,也可以看成是職場打工指南,也可以看成是現代經濟生活的劇本,反正這些本來就是在一起的。
四是貫穿始終的與現實社會生活相吻合的人們的思想狀態和價值觀,是鐵鷹分析所有問題的基調。他沒有超越角色的境界提升,也沒有不切實際的勵誌鼓動,他甚至沒有提倡不太有把握的長遠打算,也沒有麵麵俱到周全協調,人性中的基本追求是他的永恒尺度。所以他的觀點往往不宏大,不高調,但很實際,很自然。
五是鐵鷹是個要解決問題的人,他從不把研究停留在理論和問題階段。他一定會從調研中得到結論,告訴你應該怎麼解決問題,如何去做,有什麼好處和風險。鐵鷹總把他的學生們當成朋友,他總是興奮地談論他的同學如何如何,他與他的學生們像是企業中一起工作的團隊,他與同學之間的討論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找出問題解決方法的過程。其實任何人如果認真地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都會從中受益。
想起有位名人說,文學的墮落是因為作者都變成職業的了,鐵鷹在管理學上的不同可能是因為他不是全職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