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眼前一黑,全是套路(1 / 2)

“k,總算把延時器裝好了。 WwWCOM”滿頭大汗的伊索長籲了一口氣,看著眼前精心打造的遊戲倉,不自禁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伊索,男,單身,現年4歲,典型華夏**絲一枚,唯一不太典型的貌似隻有他的名字。這個名字是孤兒院院長給伊索取的,據飽含了老頭子的殷殷期望。但,鬼才知道是不是,反正帶著這個很有寓意的名字,伊索在調笑中走了出來孤兒院,一路摸爬滾打,終於從事了一項非常有前途的工作——圖書館管理員。考慮到父母雙亡的先決條件,他原本是有機會成為武林高手之類的。可惜的是,他僅僅窩在了一個不起眼的圖書館,從事的也主要是館藏維護和信息彙總的工作。

結果,伊索同學沒能踏上前輩的偉大道路,反而把有限的閑暇投入到了無限的遊戲中,而網遊更成了很有些宅的他與旁人交往的重要方式。即便如此,長期以來伊索沒有也沒打算將遊戲事業劃入自己的人生規劃,個人水平還在其次,主要是他懶散慣了,實在扛不住這既要技術又要吃苦的職業。

不過,這一切都在光華國際的《英雄》麵前動搖了。

光華國際是以黑科技聞名的華夏跨國大公司,一直致力於以量子計算為基礎、神經網絡為構架的級智腦研。而就在前年,光華國際聯合幾大國同步推出了構築於智腦之上、號稱“第二世界”的網遊《英雄》。如此高大上的黑科技居然隻用於遊戲,各界自然頗有微詞。官方的解釋則是,《英雄》不但肩負了“世界模擬”這樣光榮而艱巨的前沿課題,還利用最新的生體同步技術,在完全杜絕盜號、號等弊端的同時,承擔了腦域開的重要使命,簡直稱得上是一箭雙雕的可持續展典範。

當然,聽起來固然酷炫,“外形還原”畢竟涉及到個人**,“腦波介入”更牽扯到意識保護,哪怕技術經受了反複驗證,各大國也信誓旦旦的給出保證,社會各界還是抱持著懷疑與觀望。而光華國際似乎早有預料,居然非常豪放的募集各國誌願者展開了為期整整一年的公測,在測試係統本身的同時,向全世界實時展示了這一遊戲的安全完備與無盡魅力——窮極無聊的伊索大著膽子參加了這次公測,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如同絕大多數人一樣,他被《英雄》深深震撼了。

其實,要遊戲設定本身,相比以往許多出色的網遊並無特別出彩,異大6、多位麵,人類、精靈、獸人、魔族之類的種族,以及生命值、魔法值、體質、力量、敏捷、智力的屬性,全都是耳熟能詳的套路。真正讓人耳目一新的,則是“世界模擬”這一點。

所謂“世界模擬”不單指虛擬現實,還牽扯到其他很多方麵,先一點就是人工智能。英雄世界的“原住民”,除了低級野怪、野獸之流比較低能外,高級野怪以及np都有著豐富的情感與智慧,這不僅僅影響到玩家的交互,更影響了戰鬥與任務係統。比如,以往那種高輸出拉仇恨的模式在英雄世界的絕大多數Bss麵前便毫無意義,而np布的任務也變得唯一而多樣,甚至任務獎勵也會根據np的心情乃至玩家的個人因素而變動,長期以來的“刷副本”也就成為了過去時。事實上,公測剛開始的時候,許多玩家尤其是骨灰級的職業玩家因為慣性思維栽了老大跟頭。搞笑的是,有位玩家因為長得過於影響市容,竟被np嫌棄得吐血,最後一咬牙去整了容,一時驚爆了朋友圈。

而在玩家這邊,操作上也不再是簡單的指令選擇,係統固然有輔助,個人的反應更必不可少,由此帶來的實時感與代入感可謂酣暢淋漓,很快就衝淡了起初的生疏,而由於腦波同步帶動了大腦本身的運作,又使得玩家在體驗中更深的融入到自由模式——這也正是光華國際敢於誇下“腦域開”海口的原因。

另外,這種自由模擬還體現在職業上。不同於傳統,玩家進入英雄世界是不存在固定職業選擇的,遊戲隻會隨機分配屬性與賦。而“賦”不光是生的特殊能力,還包括玩家角色的成長。簡單地,有些玩家可能每次升級力量加得多,有些則智力加得多,即便有自由屬性點的均衡,長此下來,仍然會拉開很大的差距,加上起始屬性與賦能力的偏斜,這就逼得玩家不得不從事某些職業。

當然,要是賦爆棚或者個性夠拽,非要兼職甚至全職,也不是不可以。不過,人力有時而窮,最終是全職高手還是垃圾角色就不是叫兩句“逆襲”能解決的了。但總的來,相較於“原住民”,被稱為“選者”的玩家們終歸頭頂光環,無論起始屬性還是未來成長都高於絕大多數原住民。不過,原住民根深葉茂、勢力龐大,本身也有著眾多強者。事實上,大多數時候,玩家還必須向原住民學些技能,而設定上優於原住民的,真正在於爆兵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