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癌症不再囂張,她能,你也能
世相
作者:大海
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說《白癡》中論說死刑的不人道時,做過一番辨析:被判死刑比任何一種死都要殘酷,因為當事人確切地知道自己一定會在某一個時刻死去,臨死之前的精神折磨遠遠超過肉體的短暫痛苦。
許多患了癌症的病人對此深有體會,當醫生給他們判了“死刑”,告訴他們還有幾年、甚至幾個月的生命時,他們精神上的折磨可想而知。
王瑛也曾是被判了“死刑”的人,醫生告訴她隻有3個月的生命。3個月,是如此的短暫,她哪能甘心。她決定跟老天賭一把,即使做化療做到腦水腫也不放棄。終於,在多次化療之後,她贏了!不僅如此,她還幫助很多癌友一起抗癌。
2013年9月1日,上海市癌症康複俱樂部以王瑛為原型,拍攝了一部電影。得知消息後,王瑛幫助過的病友陳蓉高興得落了淚,她說:“瑛子姐不但自己創造了生命的奇跡,也延長了我的生命。從瑛子姐拉住我的那一刻起,我的目光就開始追隨她的身影,看她笑,也看她哭……她就是一麵旗幟。”
妹子別絕望,
聽老大姐講那過去的事
7年前的一個傍晚,正在上海華東醫院進行化療的陳蓉支走了母親,伸手去拔自己手上正輸液的針。陳蓉的心在日日夜夜的點滴中絕望了,她不想再繼續這樣的生活。突然,一隻手蓋在了她的手上。陳蓉抬起頭,看到一個染著黃色短發、穿著病服的中年婦女正微笑看著她:“妹子,我叫王瑛,和你得的病一樣,但比你嚴重多了。我就住在你旁邊的床位,已經觀察你好幾天了,你總是這樣愁眉苦臉,可不好啊!”
“你也是肺癌晚期?”陳蓉一臉的不相信。
“我的癌細胞已經腦轉移了,我這不又來做腦部放療嘛。”王瑛拉著陳蓉的手,在床邊坐下來。
“腦轉移?”陳蓉的聲音一下提高了八度,她查過資料,肺癌腦轉移的死亡率非常高,存活下來的幾率隻有1%~2%。可是麵前的這個人,說起癌症來如此輕鬆,似乎在說著別人的事,這激起了陳蓉的好奇心:“可你看起來……不像。”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我兩年前的樣子,但是我挺過來了。”王瑛的話裏透著自豪。
2003年,王瑛還是上海浦南醫院普外科的護士長,41歲的她有個幸福的家,丈夫體貼、兒子乖巧。但2003年初,她發現自己的後背越來越疼,尤其是到了晚上,常常疼得整夜整夜睡不著。5月21日,趁著午休,王瑛在醫院做了個檢查,報告單上的結果一下子擊垮了她:肺癌晚期,癌細胞侵入兩肺及骨轉移。拿著檢查報告單,王瑛坐在醫院走廊的座椅上,大腦一片空白,想哭卻哭不出來。
那天下班後,王瑛沒有回家,拿著那張報告單,跪在了母親的墓地前。兩年前,開朗的母親被報告單上的“肺癌”擊垮,很快便離開了人世。王瑛深刻地感受到癌症的可怕,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第二天,在丈夫的陪伴下,王瑛來到了上海華東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專家會診的結果很殘酷,主治醫生搖著頭告訴他們:“你發現得太晚了,一般情況下隻能活3個月,心態好的話可以活6個月。”
回去的路上,兩人都沉默了,而王瑛已經開始想著為自己準備後事了。晚上吃完飯,王瑛又來到書房,打開電腦,查閱關於肺癌的信息,越看越沮喪,她索性關了電腦靠在椅子上。到底是去醫院進行無謂的治療還是在家等死?她不知道。無意中,她看到一旁做作業的兒子正不時地偷偷看著自己,心情煩躁的王瑛火了:“你不好好做功課,老是看我幹什麼?”
“媽媽,我想給你講個故事。”被媽媽訓斥,13歲的兒子站起身,有點想哭。
“你哭什麼呀?媽還沒走呢。”王瑛說著說著也哭了。
“媽媽,你一定要聽我把這個故事講完。”兒子來到王瑛的身邊,用小手幫媽媽擦著眼淚。
兒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大二學生不幸患上了肺癌,然而他沒有放棄生命,用頑強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戰勝病魔,最終返回校園繼續學業。故事很簡單,但是在兒子略帶哭腔的講述中,王瑛的心被震撼了,她知道,兒子是在鼓勵自己,鼓勵自己要堅強活下去。
王瑛緊緊抱住兒子,說:“媽媽不會做逃兵的,媽媽向你保證,一定會看你走進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