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士跟他聊得非常投機,兩人促膝長談了一整晚。
蔣介石求了一支簽,道士當時看了那隻簽之後,隻說了八個字“勝不離川,敗不離台”,蔣介石想請道長具體解釋一下,道士隻說“天機不可泄露。”
眾所周知,當時的國軍裝備精良,糧草充足,可謂是人仰馬壯,蔣介石東征平定了廣東之後,又以廣東和廣西為基地進行北伐,整個過程也都非常順利。隨後到了1928年年底,國軍基本已經算是完成了大陸統一,隻是蔣介石沒聽那句“勝不離川”,最後將首都定為南京。
後麵島軍大舉入侵,完成了曆史上最為慘痛的“南京大屠殺”,蔣介石非常後悔,又將國民政府遷移重慶,不過大勢已去。“抗島戰爭”之後,接憧而來的便是國共內戰,當時的解放軍的確是所向披靡的,四九年重慶失守,蔣介石這才回憶起小道士的那句“敗不離台”,於是帶著他的殘留部隊逃至台灣一代,才算勉強穩住了腳。
而這個占測了蔣介石一生的道士,就是這“仰度先生”。
待到前麵的隊伍浩浩蕩蕩的行近,林大雄發現這是一行近千人的隊伍,除了那兩輛黑色小汽車,其餘的全是武裝騎兵,急踏時震得地麵轟轟直響,四下裏沙塵飄忽,看不清人臉。
“我們還是等他們過去,再啟程吧……”車夫將馬車停至路邊,拾起座案上的煙鬥,一邊抽一邊說道。
沙塵順著窗沿飄蕩了進來,林大雄皺了皺眉頭就跳下了車廂,帶著白青找到一處大樹下靜靜觀看著,車夫見狀耐不住沙石迷眼,也跟了去。
這時前方的汽車突然停下,從裏麵鑽出一個身穿黃袍的小道士,頭頂道觀,腳踏道靴,束發圓臉,臉上稚氣未脫,大雄一眼就認出他是高譚山道觀裏的風鈴小道士。而緊隨其後的是袁慰亭,胯上還別著一把軍刺,一副盛氣淩人的模樣。
二人下了車,一名軍士模樣的人一聲令下,後麵的人陸續止住了腳步,靜靜的看著前方,目不斜視。
“他想幹什麼?”白青瞧著心裏犯起了嘀咕,隻見不知從哪跑來一個虎頭虎腦的小孩,臉上掛著鼻涕,用手指著袁慰亭的臉,笑道:“你是皇上!”
“小朋友,怎麼跑到這裏來啊?這裏危險的……”袁慰亭笑著將小孩抱起,一名農夫模樣的人氣喘籲籲的跑了去,低著頭說道:“皇上,老朽教導無方,教導無方……”
袁慰亭一楞,眼睛瞅都不瞅那農夫,“說說,你怎麼教導無方了?”
“不該讓無知犬兒橫穿過道,擋了皇上的路……”農夫有些害怕,腦袋快低到了地上。
袁慰亭聞言沒有吭聲,倒是那個小孩在他的懷裏拍著手唱道:“有隻癩蛤蟆,蛤蟆四條腿,穿上軍裝打仗兒;有隻癩蛤蟆,蛤蟆打勝仗,穿上龍袍唱曲兒……”
“大膽!”在旁士兵怒喝道。
一喝之下,農夫嚇得渾身瑟瑟發抖,連忙說道:“狗蛋快下來,不準亂唱!”
“是狗蛋!”林大雄聽著心中一驚,急忙打量了兩眼那小孩,由於士兵騎的馬踩鬆了土,被風一吹刮得到處都是,加上距離這麼遠,根本看不清小孩的長相。
袁慰亭把那打油詩聽得清清楚楚,眉頭一皺,臉上有些難堪。
人群中鴉雀無聲,竟然有人敢唱這種忤逆犯上的歌兒,而且還被當場抓了個正著,心裏都替這個孩子捏了把汗。
那小孩抹了把鼻涕,又捏了捏袁慰亭的臉,笑道:“蛤蟆,蛤蟆!你是癩蛤蟆!”
“大膽賊民!”一名士兵從馬上翻下,手裏提著馬刀一下煞在了農夫脖子上,“教孩童這等歌謠,該當何罪?”
農夫嚇得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渾身亂顫著:“兵爺饒命,兵爺饒命啊……”
自始至終風鈴和那“鎮天大將軍”仰度都沒有吭聲,隻有袁慰亭側身攔道:“不得魯莽!”
“是,聖上!”士兵瞅了眼袁慰亭,冷哼一聲將馬刀收回腰間,負手站在一旁。
這時,袁慰亭正準備開口說話,隻聽那小孩又將童謠唱了一遍,拍手叫道:“有隻癩蛤蟆,蛤蟆四條腿,穿上軍裝打仗兒;有隻癩蛤蟆,蛤蟆打勝仗,穿上龍袍唱曲兒……”
待到小孩唱完,袁慰亭抱著他翻了個身子,眼睛盯著他看,問道:“小朋友,你這是在唱誰呀?”
“是道長說的!他說你就是癩蛤蟆!”小孩抽了抽鼻涕問道。
“是個道士?那他在什麼地方呀?”袁慰亭眼光中閃過一絲陰狠,嘖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