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山之戀:那一棟愛的小木樓
作者:大茗
他生活在繁華都市,一個富裕家庭的獨生子;她生活在大山深處,一個不會講漢話的苗族女孩。過慣了城市奢侈生活的他,大學畢業後來到貴州神秘秀美的月亮山支教,與她神奇相遇、相識、相愛,最終留在月亮山,為她蓋起一棟象征愛情的小木樓……
苗寨支教,燃起一簇愛的篝火
今年29歲的陳小明出生在江蘇鹽城市,父親是一家製船廠老總,家境殷實。因為他是獨生子,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2005年,陳小明從南京中醫大學畢業,父親已在南京給他找好了工作。但是,陳小明不想按父母給他設計的人生軌道走下去,他選擇到貴州省榕江縣計劃鄉中心小學支教。
計劃鄉就在月亮山的深處,這座賦有詩情畫意的山,橫跨黔桂兩省,起伏連綿,神秘秀美。生長在沿海都市的陳小明,從未看到過這麼磅礴蒼茫的大山,對他來說,這是一次激蕩青春熱血的人生之旅……
在月亮山裏居住的大都是苗族同胞,許多人不會說漢話。有一天,陳小明到鄉上一家小超市購物,見店裏的商品都沒有標價,就拿起一包洗衣粉問:“多少錢?”看店的苗族姑娘笑了笑,分明是聽不懂他說什麼。這時,老板用苗語口音濃重的普通話說:“五元!”
陳小明從超市出來時,回頭望了一眼那姑娘,姑娘也注視著他。四目相對,姑娘的臉紅了,兩個淺淺的酒窩深深地印在陳小明的心裏。
看到超市老板會說漢話也會說苗語,陳小明放學後就過去跟老板學苗語。可是老板經常外出進貨,時間顧及不過來,便將那個看店姑娘推薦給他。姑娘叫楊小婭,比陳小明小兩歲,家住擺王村苗寨,三姐弟中她是老大,下有兩個弟弟,因為家裏窮,她隻讀過小學一年級,從沒出過月亮山,到得最遠的就是來到鄉上,在這家小超市看店。
從此,陳小明每天放學後就來學苗語。楊小婭不會說漢話,隻能一邊說苗語一邊打手勢,輔助陳小明領會苗語的意思。她教一句,陳小明念一句……許多街鄰得知大學生來學苗語,就來看“稀奇”,她不好意思,陳小明就打手勢鼓勵她“繼續!”
陳小明發音不準,一句話要教十幾遍。有一次,陳小明見楊小婭口幹舌燥,就倒上一杯水說:“師傅!來!”這三個字,楊小婭聽得懂,她接過水杯,瞪了他一眼說:“壞!”楊小婭雖不懂多少文化,但能歌善舞,有時她會情不自禁清唱一首民歌。陳小明聽不懂歌的意思,但那甜美而穿透心靈的歌聲讓他著迷。
一天傍晚,楊小婭又唱了一首民歌。陳小明問超市老板:“歌詞啥意思?”老板直譯說:“吃菜要吃白菜心,戀郎要戀好心人;哥是人好心也好,正是妹妹意中人。”這不就是一首表達愛戀的歌?陳小明暗喜。
畢竟是過了英語6級的大學生,陳小明學了一個多月的苗語,不僅學會了許多常用語,能半熟練地用苗語和楊小婭對話,而且楊小婭唱的民歌他大都能聽得懂,還能像其他老師那樣采用“雙語”教學,讓孩子們都聽得懂了,學生們都很喜歡他。
出於對楊小婭教苗語的感激,陳小明就將裝有1000元的信封塞給她:“這是我的學費……”楊小婭立即拒絕,說:“你如果覺得欠我的,就教我學漢語!”
就這樣,陳小明從“學生”轉變成了“師傅”,可是楊小婭不識漢字,學漢語相當吃力,學了兩個多月,隻學會一些簡單的對話。楊小婭非常著急:“我太笨了!”陳小明對她說:“不急,慢慢學,有的是時間!我一輩子都可以教你!”楊小婭望著他,臉紅了。
2006年1月,放寒假了,陳小明回南京呆了一個多月,他常想起寧靜的月亮山,想起楊小婭,想起她那甜美的歌聲……他甚至想,如果在月亮山蓋一棟小木樓,裏麵住著他和楊小婭,他看書、備課、改作業,她紡紗、織布、唱民歌,那一定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