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靈霄宗(1 / 3)

九州之地,疆域遼闊,或有地方山脈縱橫,或有地方一川平原,亦或有地方大澤深淵。然而無論此間如何,凡是那環境少有人跡的地方,必也有那隱世高人所在。而九州凡人國郡之間,亦也有那招收門人繼承衣缽的各門各派。彼時,九州各地,門派林林總總,大有“興法之時代”的趨勢。

靈霄宗,位居浩州東南之邊,周圍莽嶺蒼蒼,與泉州相鄰。

靈霄宗建派在浩州七大名山之一的“騰雲山”金頂之上,已經有三千二百年的曆史,是當世道門之中的“五宗之一”,實力雄厚。

相傳,靈霄宗的開派祖師,是劍仙之仙郭襄鴻。當年,郭襄鴻方及而立之年,便已可傲視群雄,成為仙門之中少有的高手之一,逍遙天下,可謂是一代天驕!

那郭襄鴻,不知所拜何師?一身道法當世罕有匹敵。平生隻負劍一柄,號作“斬情”,每逢與人交戰時,必用此劍,然而讓人真正畏懼的是,郭襄鴻的斬情仙劍不僅可以與強敵鬥法,更有一身絕學,喚作“九指劍真訣”,異常的威力非比尋常。

郭襄鴻俠心熱忱,最是愛管路上不平之事,與所負“斬情”劍之名,略有不合。雖然也有人不解其故,問他那劍,為何取名斬情?可郭襄鴻,卻是雙目虛迷,不以言答。

後來,亦是有那多愛嫌疑的人,便臆測,郭劍仙許是曾經為情所困所以才負斬情劍伴己之身。雖然是牽強了些,千百年之後到也流傳在了當下的靈霄門人之間。

話說,郭襄鴻修為蓋世,便才四野雲遊。

一日,到了浩州之邊欲南下揚州時,經過騰雲山。乃見山巒雄偉宏奇,如一尊上古大神端作浩州之南,鎮壓一方天地,巍峨霸氣十足。更怪的是,騰雲山自山腰便有白雲圍繞如一條綢帶係著,再往上便作是陡然的一道雲柱罩在山上,自上而下,盤盤旋旋,遠遠望去,更像是雕花雲柱。方圓千裏內一片雲簇,冥冥茫茫,風吹不動光射不透。

郭襄鴻彼時已然出道多年,在外雲遊二十餘年,已到花甲之年,可謂是名山秀水所見如雲,不甚稀罕。然而當時親眼一見此峰,便道了一句“好!”字。駕起金虹飛空,往那騰雲山中飛去。

當世之人,也唯有郭襄鴻有能力進入騰雲山內中,一進去便是整整三個月。

三個月之後,忽聽得大山轟響,似巨人蘇醒,方圓千裏不動的雲柱,在響聲之中,分列而開,形成上山之路。待雲散開,好一座宏偉大山,果真如鎮疆大神,佇立而起,其上七千八百裏,雲彩悠悠,疏繚環繞,望視山巔,隱約間透出一柱清氣,埋在雲下,卻又直指晴穹九天,那清氣耀透頂上的雲嵐,不知是天意使然還是別有緣故,竟像是三朵神花聚集,璀璨清輝,光耀騰雲,三花聚頂之說更是由此傳來天下。

而郭襄鴻便在花甲之年,在騰雲山開辟靈霄宗,讓天下修士皆感震驚,至於郭襄鴻進入騰雲山經曆過何事,為何能在此山開辟出後世敬仰千年的道門一流的修煉大宗派,卻是無人敢去打聽。

劍仙之威,何人敢犯?

後來又因為金頂之上形成的三花聚頂神象,彼時慕道修士,皆從以往,乞得拜入門牆。

郭襄鴻心滿正氣,收徒更是謹慎。在來者數千之餘,著視其品行優劣,隻在其中收了一百四十七人。其中有九十四位皆成為了後來的道門名宿,響譽一方。由此,靈霄宗自建派以來,備受關注,每十年一度的開山授徒,也是諸些人士,期望入道的門徑。

時間一隙,千年易過,靈霄宗已是當今道門五宗之一,可謂是實力強大,底蘊深厚。

靈霄宗,山麓的山門之外,聚集了來自各方的慕道之人。他們來此就是為了靈霄宗十年一度開山收徒。

一名又一名身著青衣的靈霄宗弟子,則守護在山門之外,神采飛揚。這些青衣弟子皆是靈霄宗的外門弟子,在宗門之內的地位比不得內室弟子,時常受到一些氣勢跋扈的內室弟子輕視。現在站在這些凡夫俗子的麵前,看著比自己弱小的人類,倒也彌補了身心上的一種遺憾,顯露一下自己高高在上的風采。

人群之中,或老或小,或男或女,紛紛擾擾的互相議論,臆測靈霄宗篩選弟子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