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分為兩種。一種是小偷小摸的,盜取活人的財物;另一種就是盜墓賊,盜取死人的財物。相傳盜墓賊的祖師爺是三國時期的曹操,創建了一個盜墓軍隊。然而竊賊們的祖師爺是誰呢?現在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水滸傳裏的鼓上蚤時遷,有不少小偷們偷東西之前都要拜一下時遷,保佑他們能夠滿載而歸,而且尊稱時遷為“盜聖”。實則不然,其實盜賊們的祖師爺是春秋時期的“盜蹠”-柳下蹠。可能是這個人作惡太多,也可能是他的哥哥名聲太大(他哥哥就是有名的坐懷不亂的魯國大夫柳下惠),對於此人的曆史記載少而又少,隻有《莊子》當中有關於他的記載。

自古以來,“盜”爭議頗多。其間大家都比較熟知的鼓上蚤時遷最為有名,《水滸傳》中演繹了不少精彩橋段,但那畢竟是小說裏的故事,真假難辨。但民間江湖中的俠盜,義盜卻真有其人。民國時期的“燕子李三”就是其中一位,李三練就一身好輕功,飛簷走壁,來去自如,經常將偷取富人的財物送給貧苦之人,頗有一代大俠風範。三爺雖是俠盜,但畢竟是盜,不免有抽煙喝酒的惡習,自然錢財浪費不少,後來也有傳說李三後期染上了煙癮,所盜之財都被他揮霍,最後因為所盜顯赫之人的財物太多,被人通緝,捉捕後槍斃了。因為他會輕功,怕他逃走,所以行刑之前還被人挑了腳筋,最後落得了個這樣的下場。

盜,亦有強盜之稱,被人所深惡痛絕。清朝年間名噪一時的康小八就是其中之一。康小八,原本姓吳,後因在東皇莊康家做工,就改姓了康。康八爺當年在康家的時候,東家給了他一把左輪手槍,試試他的膽子,問他“敢不敢使得這玩意?”康八爺當時接過手槍,說了一句“怎不敢使得。”啪的一聲就打死了一匹東家的馬。東家賞識他的膽色,就把這把槍送給了他。日後,康家衰落,康八爺也就走上了綠林這條黑道。當時匪盜猖獗,康八爺仗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和自己手裏的這把左輪手槍,在黑道上名聲很大。康八爺心狠手辣,經常傷害無辜,禍害百姓,最後因劫了皇杠,被朝廷所緝拿,處以淩遲之刑。行刑時,康八爺瞪著牛般的大眼睛硬是挺過了三千七百八十四刀,除了大笑兩聲之外沒發出任何哀求。

自古以來,盜賊們有不少揚名立萬的,也有不少默默無聞的。時過境遷,現在的盜竊手段可以說是高超絕倫,匪夷所思。英國倫敦博物館所展出的中國文物被盜之事就是撲朔迷離。找不到任何蛛絲馬跡,博物館裏的監視鏡頭沒有一個捕捉到小偷的蹤跡,巡邏的警衛也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的人出沒,仿佛這幾件文物是憑空消失的一般。另外,俄羅斯的“東宮大盜”至今仍舊逍遙法外。不得不佩服這些異國神偷的驚人之處。

偷盜這個領域內高手如雲,有團隊合作的,也有自己單幹的。他們都是身手敏捷,頭腦冷靜,心理素質極強的家夥,他們和普通人一樣,卻身懷絕技,精通多個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是一群類似於國家特工的高手。但他們又是相對獨立的群體,除了業內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底細,甚至是真實身份,如同鬼魅一般,不知什麼時候伸出一隻手來,竊走你身邊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