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敢於吃螃蟹的人 下(2 / 2)

他對梁老板忙表示道歉,說:“梁老板,您看,事情真是發生得不湊巧,我在酒店專程等候您,不想卻在這裏給堵上了。”

梁益達看向他,瞧了瞧四周,說:“看樣子,真是不巧,不知道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貴縣會怎麼處理這樣的老百姓事情?”

精明,一個成功商人的精明!他有些佩服梁老板的這種眼光,可這事發生得實在有些突然,自己到現在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搞不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更不好對著梁老板說這方麵的事情,隻在先前聽說過縣裏給與附近征地的老百姓賠款數額太低,一畝地不過2000塊錢,荒地更是隻有500來塊,那些要搬房子的人家每棟房子隻給10000塊,兩層的多一半,政府這樣做,確實少了點,老百姓難免心裏不服,就是這樣好像這錢都沒到位,說是要等縣裏財政統一下撥,估計今天這事跟這個事情有些關係。

可是這不是這個時候跟人家外地老板說開的事情,他隻有轉到另外一個方麵,麵前的這個梁老板不是一個一般的人,這可是一個當代弄潮兒,是率先下海經營發家致富的一部分人裏麵的代表,用當時的話就叫敢於吃螃蟹的人,說:“梁老板,你到過很多地方,想必也見過這樣的事情,相信政府最終會解決這件事情,像我們這地方剛剛發展起步,不可避免會發生些改革中的糾紛,就好比梁老板當年在京城放的一把火,一把火燒起了富康鞋業誠信的決心,也成就了富康今天輝煌的事業。”

海州的製鞋事業在改革開放中,飛一般發展起來,但是最初的企業發展完全是粗放式經營賺錢,靠工人低廉的工價和大量的傾銷博取利潤,談不上品牌經營,更多的是盜取別人的名牌來使用,製假造假在海州盛行一時,整個海州的商人靠這種方法在剛剛放開的國內市場狠狠賺了一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品牌意識的加強,特別是這些假劣產品產生的危害逐步讓人們認識到,對假劣產品的喊打越來越多,海州鞋業的冒牌貨名稱也就聲名遠播,在整個華夏國基本上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在鄉下這些便宜貨或者還有些賣場,到大中城市,對這些出自海州的鞋子很多人開始敬而遠之,不敢去貪這種便宜。

海州製鞋的老板痛定思痛,決心走一條誠信經營的康莊大道,在他大三的那年,富康鞋業等八家企業聯名公告,決定全部下架在京城的鞋子,集中一把火焚燒,向全國的消費者承諾,從今天起,海州的製鞋企業絕不會再製造一雙假鞋,百分百保質保量,質量做到國際上要求的“三包”。

梁益達再次把目光盯向他,說:“你就是林廠長跟我說的梁安邦梁鎮長吧?小夥子,對我的富康公司很了解麼。”

他笑了笑說:“也不能說很了解,隻是我對一個商人的誠信比較關注,因為我自始至終都覺得做人做事都應該要講求誠信,人無誠不立。”

梁益達笑得更歡了,說:“好,小夥子,人無誠不立,這句話說得好,我愛聽,當年我就是深感這一點,才痛下決心,要走過一條路,時至今日,我更是深深感到這條路走對了。”

見兩人都忘記了要吃飯,林善禮輕聲提醒梁老板:“老板,你看,是不是先去吃飯再來跟這梁鎮長說說其他的事情?”

梁益達沒說話,他也在一邊說:“是啊,梁老板,時間不早了,你看我都搞忘記了,先過去吃飯吧,有話咱倆可以接著說。”

梁益達點點頭,當先帶頭向他來的路走去,他對牛所長說:“你派個人到這裏打聽打聽,今天這兒到底是發生了啥事情,政府又是咋樣解決的。”

雖然梁老板被自己的話題轉移開了,但不代表人家一個商人不關心這事情,從這件事的處理上麵可以看出一個地方政府對當地經濟發展所持的態度,更可以清楚政府為投資環境所做的努力。梁益達走在前麵,自然聽到了他的小聲吩咐,口裏沒說啥,心裏對這個人卻是更加有好感,小夥子人年輕,做事卻是十分的解人心意,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