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有人就問啥叫信用檔案呀?這在鄉下還真是一個新鮮事物,咋沒聽說過。劉書記示意他來解釋詳細,他拿出口袋裏準備好的一張信紙,上麵有他幾天來想好的幾點,並且列了個大致的表格,交給幾個不大清楚的幹部,說:“這上麵有我幾點不大成熟的意見,如果大夥還有啥更好的建議,可以在看完後提出來,一起來完善這個做法,俺先就上麵幾點做些解釋。”
他先從自己小時候一件事情說開,這樣大夥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接受,這些幹部大都知道,在他小時候,鎮裏搞過家家戶戶評星級家庭的活動。這一說起,有人就有點明白,說這事跟評幾星幾星差不多,信用信用說穿了,就是這戶人家得了有幾個星一樣的道理。他說這話意思大致相似,信用等級就是那時候的評幾星的活動。
他清楚的記得,小時候,要是哪一戶評到了十星家庭,那這戶人家該是多麼光榮的事情,人前人後好像都要腰杆挺得直一些。評星活動是當時國家搞的一場精神文明活動,純粹的是精神獎勵,沒有一星半點的物質鼓勵,可是老百姓就認這個,剛開始確實令村子裏的風氣有所改變,誰都想爭這個十星戶,那是整個村子裏的光榮,他就印象深刻,當時自己家裏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評到星級,這在村裏是很丟麵子的事情,才讀小學的他好像見到人都要矮一頭,好像家裏沒評到星級連他也跟著丟了臉,隻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悄然消失,沒再有人評過。
劉書記有印象,分析說是後來評星的活動不是那麼公正,很多大隊幹部明明沒經過老百姓同意,但是到鎮裏說情,照樣弄了個十星戶,而有的人家明明做得左鄰右舍信服,卻沒有得到個十星戶的星級,這樣一來,慢慢的這個評星級活動隻得取消,再要進行下去已經沒啥意義,老百姓不搭理你這個活動,有沒有十星戶無所謂,甚至還不願意領這個十星戶的稱號。
這分析有些道理,村裏當時在大隊當幹部的那些人家好像後都有個十星的星級,那時候心裏也是納悶那個大隊幹部連自己的老爺老娘都不管,評哪一點能夠評上十星戶的稱號?有這個例子,大夥對這個信用檔案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夠理解,又有人問這個信用檔案真能夠管用,人家銀行不搭理儂這個信用,俺們豈不是白幹了這事?
他笑笑,反問:“要是儂是銀行行長,儂是把錢貸給那個沒啥證明的人家,還是願意貸給一戶有俺們鎮裏評定的信用戶?而且,作為銀行行長,心裏誰不想多貸款給人,誰都知道銀行可是靠貸款吃飯的,沒貸款人家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可以說,咱們做的這項工作正是給人家銀行做了人家該做的事情,銀行隻會感激咱們,絕不會不支持咱們的工作。”
在座的聽聽都不由點點頭,想來是這個理,人家銀行也想賺錢,穩穩當當的賺錢,現在鎮裏給他們做好了這項調查摸底的工作,按說人家沒來由不會不配合,這樣對雙方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