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高的養豬場一派熱火朝天,科研所方麵派來的人帶著林立民整天蹲守在工地上,監督工程的進展。養豬場的建設標準按照紅星農高養豬場的高標準建設,這樣做雖然暫時的投入會很大,不是一般的養豬場所能夠承擔得了的,可是在以後的管理跟投入上麵,這筆帳會一步一步還回來,是屬於一次性投入長久性使用的高效益投資,農高有這個資金搞這個,可是大多數的大隊搞的養豬場就不可能有這個能力,或者說更是不願意高投入。
很多人都認為,不就是養豬麼,誰家沒養過,可從沒看見過這樣養豬的,建個豬舍還用得著這般*思,豬又不是人,還要講究個啥,能有個地方遮風擋雨就夠了,鄉下人養豬不都是是個窩就夠豬們住的,難不成豬們還能夠懂得住得舒適不舒適?這種觀念,他一時間可沒有辦法改變,鄉下人要說淳樸,那是沒得說,可要說老腦筋也是有得數的,在沒看見受益的時候,你要跟他們講道理,就是講得口幹舌燥,你也不定能夠使他們動心。
事實勝於雄辯,在鄉下是一句至理名言,跟他在龍墩鎮搞養殖一樣,當第二年湖東大隊的人都賺錢了的事實,大夥都親眼看見,馬上就是一窩蜂跟上搞養殖,半點不需要他自己費盡口舌去做工作,有錢賺的事情,老百姓自己會很聰明很自覺的跟樣。
這次,他也沒打算一開頭就能夠使得北湖鎮的老百姓都跟著自己搞這樣的養豬場,自己帶了頭,等農高的養殖明顯效益高於他們,老百姓自然會跟著做,無需自己去多做工作,做也是枉然,這些大隊能夠順利集資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那是因為有了龍墩鎮成功的經驗在前麵,使得大夥對他有了信心,再要大手筆的投入,擱誰誰身上都心疼,賺了錢倒好說,要是萬一虧了本,到哪去跟村裏的人交代?隻是這樣搞養殖,自己跟公司的技術人員就要在養殖管理方麵多花點心思,特別是養豬過程中的疾病預防一塊更是需要多加注意,大隊的豬舍本就建築的不夠規範,更不利於對疾病的防範,隻能在事先做好每一頭豬疾病防疫以及養殖過程中的疾病監控。
這時的他,工作比之任何一個人都要顯得清閑,農場的事情有林立民跟科研所的人負責,工程方麵不需要他去管,頂多是他有空過去看看,清楚清楚工程的進展以及對工程質量的把握,工人培訓有華夏公司和科研所雙方的人員一手管理,更不是他所能夠管的,倒是設備購買要經過他同意,那也要等到豬舍建好才談到這一方麵;鎮裏的事情,收稅工作依然在進行,還在抓緊征收,由於有甘代縣長的話,人家已是答應財政上麵給與方便,更是叫財政局提前下撥了十月份的工資總額,使北湖鎮的財政解脫了陷於窘境的局麵,他的工作壓力也同時減輕,稅收工作可以緩一步完成,工作人員可以耐心細致的做工作,不用為了完成任務,采取不得已的手段。
既然工作不是那麼緊張,他呆在農高的時候相對要多些,雖然這裏同樣沒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出麵去做,可是呆在這,他可以不用管其他閑事,想去工地上轉轉就去轉轉,不想去就可以一心在自己辦公室兼臥室裏麵看書,幹幹自己想幹的事情,這是一段難得悠閑的日子。
工程由於有充足的資金保證,包工頭隻有按照合同按時完成一段工程,公司方麵馬上及時結賬,支付現金,以便對方能夠及時進材料,進行下一段工程的施工,這在鄉下,做這樣爽利的事,對包工頭來說,還是第一次,因而幹起來也是卯足了勁,工程進度很快,比預定的工段完成速度還要快些。他不時到工地上轉轉,對這個速度感到滿意,照這樣的速度完全可以在開春就進仔豬,不用絲毫的耽擱,而質量方麵,有華夏公司方麵的專業人士盯著,估計不會差到哪裏去,以他這個外行人眼光看,隻覺得還行,人家施工都是照著規劃圖來做的,沒道理會偏差到哪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