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曆史不能總能成就曆史,曆史終歸是屬於曆史,躺在功勞簿上麵睡覺永遠不會有前進的可能,而且一建的輝煌是建立在計劃經濟時代,在沒有競爭的年代締造的輝煌,嚴格意義上算不上是輝煌,那不是憑自個的真本事拚出來的成就,隻是政府行為的一種產物。政府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依舊沉浸在過時的管理體製中的南江第一建築公司,隻能跟大多數國營企業一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以至今天也麵臨著入不敷出難以為繼。
開建材店的過程中,蘭芝發現自己買賣建材,後來給人家搞搞室內裝修都是做點小生意,相比人家大老板那些個搞建築承包的,等於是你累死累活做事賺了有口粥喝,人家卻是輕輕快快地幹活大口大口喝酒吃肉,縣城的建築隨著經濟的增長隻會形勢越來越好,裏麵的利潤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誘人。手裏頭有了錢,蘭芝就開始把目光轉向這一塊,在谘詢了池旭後,認為自己開家建築公司遠不如合並一家公司來得方便,而且更加省力省錢。
存了這個心思,南江一建很快進入蘭芝的眼中。這時的南江一建已經陷入競爭的市場,虧損嚴重,人心渙散,隻差象北湖農場那樣有工人到縣城上訪。在六七月份就開始在建材店的地基上暫時性建了一棟三層的樓房,蘭芝對做建築承包很有信心,隻是那時候的時機還不成熟,一者手裏現金不多,二者沒有合適的大樓有承包。到下半年,他手裏的股票賣出去,加上店裏賬上的資金充足,最重要的是,在城建局站穩的腳跟的馬書記跟蘭芝透露縣裏領導打算明年開工建設縣城二小。
現有的南江第一小學根本容納不下越來越多的學生,原先三四十個人一班的情況不複存在,班上插進來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有的班上竟達到了原先班上人數的一倍,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這樣就促使縣裏領導不得不考慮建設新的學校,來緩解縣城人口增長而造成的班級人數太多的情況。馬書記掌管的城建局,正是管理縣城大大小小樓房建築的單位,縣城有動靜哪能不經過這個單位呢?可以說,蘭芝從馬書記那裏得來的消息是第一手信息,在這個社會,有時候信息的靈通,可以抵得上銀行裏麵躺著的那些成捆成捆的金塊,信息就是金錢哪!不用說還有人在背後支撐你,這時候你不想賺錢都不行。沒來等的及他股票的錢兌現,蘭芝就謀劃合並南江一建的事情。
要說合並,在南江還真是第一家。這之前,南江跟全國一樣,國家允許私人企業出現,許許多多的私人企業就像雨後的春筍一樣冒了出來,很快就代替了一統江山的國營企業,在南江縣城的老大地位。建築方麵除了跟著一建後麵設立的南江二建,還有幾家私人建築公司,其中財力最為雄厚的要數縣城那家叫鑫發房產公司,鑫發公司的老板,據說是縣城有名的混混頭頭金鑫所開,表麵上是做建築,其實幕後有更多所不能為外人道的事情。在縣城,要想承包大建築,沒有鑫發公司出麵,別的公司很難得到承包權,也就是說,其他的小公司,如果想要得到較大工程的大樓建築,首先得去跟鑫發公司聯係,從人家手中轉包過來,這一轉手,鑫發公司等於是無本生利,無數的金錢從左手一下轉到右手,立馬翻了幾番,這樣做哪裏能夠不發財!雖然鑫發公司有這樣的勢力,在南江縣城可以說一不二,可是還沒有敢去打南江一建、二建的主意,不知是沒有那個膽量,還是沒有軍師向大老板支招,隻是自己另起爐灶,開了家建築公司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