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養殖協會(1 / 3)

忙完各個水庫養魚的前期工作,梁安邦開始有時間靜心考慮田經理所說的魚銷售問題,如照去年東湖水庫的產量,今年要賣出去的魚估計起碼得超千萬斤,這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而是一個沉甸甸的數字,弄不好要壓垮人。

心裏一劃算才知道肩上的擔子太過沉重,可是這擔子是他自己願意擔起來的,沒人能夠分擔,至少目前沒人有把握可以說減輕一份。想到這裏,他不由著急的想起對策,這肯定是當務之急。記起田經理所說的省城方總,可自己去找人家總得自己得有備而去,不然咋跟人說。

目前整個龍墩鎮的形勢是全麵飄紅,但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基本還是各幹各的,雖在他的統一指導下,但那隻是僅僅限於技術方麵。他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講講目前麵臨的緊迫形勢,讓大家形成共識,能夠團結一心,搞好銷售,不然一盤散沙,最後弄得魚養好了,錢卻賺不到,白白辛苦一場。

他把這事跟馬書記彙報了一下,說出自己的擔心,最後回答馬書記關於應對的措施,對他能及時意識到後期工作,馬書記感到滿意,說這確實是養殖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不未雨綢繆,到時不光是老百姓遭受損失的事,還會引發整個龍墩鎮的安定,儂想想,這次全鎮搞養殖,全鎮有多少人參加進去,又有多少人投資,投出去的錢收不回來,人心不穩啊。

馬書記縱觀全局立馬比他更意識到這裏麵的大問題,果斷支持他集中全鎮搞養殖的代表到鎮裏來參加他召開的關於魚收獲後銷售的事,是否要在全鎮成立一個養殖基金形式的東西,以便統一調度全鎮的銷售和購買,為今後的養殖事業發展打好基礎,要在此次會議上形成框架。

臨鎮的陸支書也被叫來參加,其他自己個人承包的同樣要求參加,他們也是這其間的一份子。會上他把自己根據全鎮養殖的情況做了最保守的估計,今年要賣出去的魚不會少於上千萬斤,如此龐大數量的魚要在年底抓緊賣出去,大家想想有什麼好方法既不須低價賣出去又不會擔心賣不出去囤在水庫?

這話說出來,在座的十幾個人沒一個人應嘴,誰有這麼大的把握,有這樣大的本事,哪也不必在龍墩鎮待啊。

他見大家都沉默在那裏,知道這話說到大家心坎上了,也不著急,好整以暇的在台上喝茶。見他沒有著急的樣子,有人就問他咋辦,有的說小梁鎮長肯定有辦法。他擺擺手說要說辦法,自己也沒有。

眾人一聽急了,說儂都沒辦法,哪叫俺們來還有啥用?一幹人附和說就是,這啥子意思嗎。他緩緩的但語氣沉重說正因為沒辦法,所以要把大家集攏,大家都議議該咋辦,咋叫人多好辦事,這就叫人多,大家都在一起,還不能議出個辦法來啊,集思廣益嘛。

眾人亂哄哄的說了一大堆,有的根本行不通,倒是夏支書有去年的銷售經驗,提議可以加大到省市水產品批發市場的聯絡,那裏的銷量肯定不會少,這個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讚同,可這畢竟解決不了所有出產的魚的銷路,而且批發市場的需求也是不確定的,不能光靠一條腿走路,還得多準備路子。

跟他一同去買魚苗的華支書想到了魚苗基地的田經理說的話,說小梁鎮長,何不到省城問問那家公司要不要,如果能跟他們公司達成協議,那不就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麼。

這正是他今天想開這會主要原因,要跟人家公司談判,沒有一個準確的目標和一個團結的整體,到時你怎麼去跟人談。見眾人紛紛附和,他微笑笑點點頭說跟公司談,怎麼談,是哪一個大隊還是誰,誰去有啥目標,如果真想去的話,這都是俺們必須事前要考慮好的,不然沒個頭緒誰願意聽儂的。

這時候大家算明白過來,人家小梁鎮長叫自己過來,原來已經胸有成竹,這是等大家表態。眾人都說好儂個小梁鎮長,鬼點子早就有了,害俺們空著急,說吧,該咋麼做,大夥都聽儂的。

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就是把全鎮搞養殖的都集中起來,成立一個養殖基金協會,由協會出麵和華夏公司談,隻有大家形成一個整體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人家才會重視儂,談判才好談。並且解釋這個協會的主要目的是讓全鎮的養殖戶形成一個利益體,能夠代表大家出麵打交道,以便能夠為在座的各位爭取最大化的利益,跟各自的經營沒關係,更跟各自的經濟往來沒任何關聯,頂多就是大家按照各自的水麵大小經濟效益多少一年交點活動經費以便協會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