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來提醒我?”劉秀反問。
“不,我是來監督你!”怡雪神秘地笑了笑道。
“監督我?”劉秀也不由感到好笑。
“監督你是不是對百姓施以仁政,是不是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怡雪有些認真地道。
“啊,反正我又不是你理想中的明君,為什麼要這樣監督我?”劉秀故作不解地問道。
“如果你還那麼小氣地在乎我講過的那些話,算是我找錯了人!”怡雪頓時俏臉一紅。
“找錯了人,那該怎麼辦?”劉秀心情頓時大好,一副有恃無恐地追問道。
“那我就隻好另尋他人了!”怡雪愣了一下道,見劉秀依然不懷好意地笑著,仿佛明白劉秀故意在逗她,不由又好氣又好笑。
“為什麼突然又覺得我是你想要找的人選呢?”劉秀笑了笑反問,他也不再開玩笑。
“你不是很小氣吧?”怡雪又問道。
“我沒有計較那些,隻是我想知道是什麼改變了你的想法。你應該知道,眼前我雖破邯鄲,但依然舉步維艱,在北方尚有近十路自據的義軍,而中原更有綠林和赤眉,此刻要我談對天下百姓做點什麼似乎為時過早。”劉秀突一正色道。
“真的想知道嗎?”怡雪想了想問道。
劉秀點了點頭。
“因為你代表劉家,這是其一;你轄區的百姓皆能安居樂業,戰士紀律嚴明,律法清楚,這是其二;北方土地富饒,屯兵積糧為福地,又有黃河之險,足以占得半璧江山,這是其三;其四則是劉玄雖得天下,卻依然是民不聊生,貪圖享樂,縱容部下欺壓百姓,實屬昏庸無能之輩;其五卻是因赤眉軍劉盆子可能是天魔門之人,而赤眉軍無明確軍紀,治軍無方,更不懂得治政理朝,隻知轉戰天下,與流寇無異,因此若其得天下,也必不會治天下!所以,我才會選中你!”怡雪吸了口氣道。
劉秀不由得苦笑一下,道:“看來你對天下的形式掌握得真夠清楚的。”
怡雪不由笑了,道:“別忘了我也身負使命!”
“那倒也是,你的使命很偉大,隻不過我卻沒有那麼偉大的借口。說說你會幹些什麼,我也給你安排一些差事。”劉秀望了怡雪一眼,笑了笑道。
“我的任務何用你安排?想來則來,想去則去!”怡雪不無傲意地道。
“那好吧,隨你,不過你最好能給我找點更有用的情報,而不是要你分析什麼天下的局勢,這些東西我都知道,我隻想知道我尚不清楚的東西。”劉秀神情一肅,正色道。
怡雪不由笑了,望了劉秀一眼,道:“這個不是問題。”
“有你這番承諾,我就放心了,我知道無憂林在天下各地都有支持者,有你相助,說不定還真能讓我過一把‘偉大’的癮!”劉秀欣然道。
怡雪與劉秀對視一眼,兩人同時笑了。
劉秀斬殺王郎,並將其厚葬,也算是一種尊重,對當地的百姓或算是一份安慰,畢竟,王郎也在當地百姓心中有些分量。
至於劉秀釋放王郎的親人,此等義舉卻為百姓所稱道。
當地百姓對劉秀的仁慈之舉大為心服,而在城中定律法,立衙門,設兵製,更對此戰之中立有大功的眾將加以封賞。
“報——長安有欽差到!”一名中軍急忙奔了進來,急促地道。
劉秀和殿中眾臣愕然,都沒有想到劉玄的聖旨這麼快便來了。
“快隨我去迎欽差!”劉秀起身領著眾將大步迎出大殿,卻見一群禁軍護著一名宦官自遠處策馬而至,正是劉玄身邊的柳公公。
“劉秀不知柳公公駕臨,未曾遠迎!”劉秀搶上幾步,客氣地道。
欽差柳公公見劉秀迎來,也忙下馬,尖聲笑道:“武陽侯何必這麼客氣,奴才此來隻不過是為皇上傳一道聖旨而已!”
“哦?”
“武陽侯劉秀接旨!”柳公公自袖中掏出聖旨念了一聲。
劉秀與身後的眾將慌忙跪下。
“武陽侯可以站著接旨!”柳公公道。
“謝主隆恩!”劉秀便站起身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武陽侯平定王郎之亂,威振北方,揚我大漢國威,功高蓋世,故封為蕭王,並領屬下將領南歸!”
劉秀一怔,柳公公卻道:“蕭王,接旨吧!”說著便把聖旨遞出。
劉秀卻並不伸手。
“蕭王,皇上可是對你恩寵有加,現赤眉動亂,你為我大漢支柱,一切就要看你的了,接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