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1 / 2)

隻有在特殊的時候,它才會以一種生機的形式迸發出來,依林渺的估計,這可能是因為在玄境之中吸納了自天外天滲入玄境中的魔氣的原因。

這股力量一直隱而不發,卻不知其潛力究竟有多大。

林渺無法在正常情況下探測到,自然就無法知道這股力量究竟有多麼強大了,因此,他也不會去為這件事想太多。

林渺隻是專心養傷,然後將霸王訣的武功,或是他總結出來的武功傳給身邊最為親近的人。他始終知道一點,隻有所有人都強大起來了,才是真正的強大,否則無論怎樣也隻是孤家寡人。

傳說王莽也是絕世高手,但是他卻無法以一人之力抗拒更始大軍。

昔日武皇劉正更是無敵於天下,但想殺一個王莽卻也身負重傷,無法在那眾多的高手圍攻下全身而退。

林渺自小生長在最底層的天和街,他最清楚集體的力量。最厲害的混混,往往因為其手下擁有別人不敢招惹的大批兄弟,若獨來獨往,那便隻能成為浪子。

體驗過最底層生活的人,往往隻會做一些最為實際的事,會省去許多花巧和無益的東西,而得最大的實惠。

在經曆過大日法王之後,林渺知道,身邊每一個人的武功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與攝摩騰切磋之後,林渺更覺得武學實可以意想天開,完全能另辟蹊徑。

西域的武學與中土的武學確有差距,但其瑜珈術之絕,幾乎到了無以複加之境,兩人相互切磋,確實受益極豐。

黃河幫在對待富平軍與獲索軍方麵的態度很是謹慎,他們也明白,想要花最小的代價,便要策略。

放鬆對富平軍的限製,卻加強對獲索軍的控製和打擊。

如果能夠控製兩河之間的地方,那絕對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

遲昭平現在稍擔心的是怕獲索在無奈之下,可能會選擇去投奔王郎。

逼得太急,獲索投奔王郎並不是沒有可能,失敗會讓他不會去想太多的後果。

如果他將王郎的大軍引入兩河之間,那黃河幫的發展勢必受挫。

而林渺此刻也沒有更高明的策略,所以隻能讓一切順其自然。倒是遲昭平像末卜先知般放緩了對付獲索的步伐,並未將之逼得太緊。

林渺返回梟城,傷勢已經差不多痊愈,於是開始謀劃與大日法王換人。

大日法王絕不是個庸人,其武功甚至比攝摩騰還要高,而且此人以一代宗師的身份,卻施以偷襲的手段,可見此人絕不是一個講原則的人。

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是最為可怕的,可以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未必就會守信。

林渺一開始就對西王母門沒好感,或許是因為一開始空尊者便對怡雪無理的原因吧。後來與西王母門人的接觸也是怨多於喜,而當他聽到西王母門的人竟有辱梁心儀之時,便已決定,隻要有機會,他一定會將這個行事邪僻的門派消滅,不管其是在中原還是在西域。

一直以來,沒有誰能夠真正取代梁心儀在他心中的位置,這也是因為林渺一直以來,對梁心儀懷著深深的歉疚。

如果他不是因為藏宮的那幅畫而知梁心儀尚活著的話,也許他會少去很多麻煩,但遺憾的是,他知道了梁心儀還活著,而且還在大日法王的手中。

以前,林渺並不太在意這個西王母門,但是自那日之後,他便開始收聚西王母門的資料,及在江湖中的各種動態。

時間,仍不是太過緊迫,王郎的威脅尚不能影響到梟城,而他也仍需要更多地積累資本,隻有在擁有足夠的力量之下,一舉而起,再一股作氣。

在這種時候,民心依然是很重要的,而林渺在不斷招兵買馬的同時,更不斷地鞏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於是借勢散出各種立意要廢除王莽舊製的消息,更專門設立“民策府”。

民策府專門製出一些廢除舊製符合民心的新製度,而這些則散發於王郎的勢力範圍之中。另外,這些人專門處理百姓的各種需要,及與官府之間的矛盾,也會為百姓討公道。

這隻是一個附設,卻是任何義軍所沒有的機製。

借商人與難民之口,將這種消息遠播。另外,林渺更派使臣去見劉玄,表示天下若定,必當尊其為大,願為臣子扶持漢室之社稷,並承認劉玄的劉室皇權的地位。

林渺的決定有點突兀,更讓群臣心有所惑,便是朱右諸人也都有所不解。

也有些人認為,林渺乃是舂陵劉家的老三劉秀,劉寅乃是更始政權的大司徒,劉仲也是更始軍的人物,盡管劉寅病故,但是林渺既已認祖歸宗,便當以劉秀的身份尊劉玄為大,共保漢室江山。因此,有些梟城將領對林渺的決定並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