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他得了天下?”鄧禹問道。
“我隻是替天下的百姓擔心!”林渺坦率地道。
“你也太遠慮了,即使劉玄不是個明君,但我想他也不至於虧待百姓!”
林渺隻是笑了笑,他沒有必要解釋,也不想解釋太多。
劉秀再得兵符,已是一軍之帥,統兵十萬,而林渺卻已自行北上,劉秀無法留住鄧禹,但卻沒有忘記林渺與鄧禹的話。
劉秀並不是笨人,他知道該怎麼做,更清楚這般做的後果。沒有人不想稱帝!不過,他有他的目的和行事方式,是以派人去舂陵找來劉嘉,這個他最信任,也最可以信任的人。
昆陽大勝,綠林軍之名更是震懾天下,無人不知。大小義軍,競相依附,本來很多坐壁上觀的人,此刻再不猶豫。
沒有人能想到綠林軍會勝得如此輕易,以區區三萬人便大敗王邑百萬大軍,這簡直是不可能,但事實是不可以否認的。
江湖之中,本來流傳著邪神的重出江湖和鬆鶴道長的被殺,及在穀城大街的那一戰,可是自昆陽大戰之後,立刻又改變了話題,而且還將之傳得神乎其神。
昆陽之戰流傳得比較真實,最佳的主角卻是三位。
劉秀當然是一個主角,林渺也成了其中當之無愧的主角,另一個主角卻是鄧禹,一個單槍匹馬殺入百萬大軍而毫無懼色,隻為相救義兄而不顧生死的熱血男兒。
鄧禹是一個有勇有義的好男兒,因為他是劉秀的最好朋友,因此,江湖之中將他傳得也極好。
而對林渺,卻與鄧禹並不是同一個類型的說法,其實,江湖中人喜歡把林渺傳得有模有樣,近來好像每件讓江湖轟動的事中總有這個人的身影存在,是以,人們也習慣將這個崛起江湖不久的年輕人充當主角。
林渺領著伏牛山的義軍橫空殺出,大敗官兵的中軍,這才使得官兵大敗,於是江湖中人再一次運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著林渺是如何把握戰機,是如何勇猛無敵,仿佛每個人都親見了林渺在百萬大軍中輕取上將首級一般。
林渺的名字之所以傳得如此快,是因為那些潰逃的官兵在敗退之前聽到了一句印象極深刻的話:“梟城林渺在此——誰敢與我一戰!”
林渺的聲音並沒有受戰鼓之聲的影響,傳遍了戰場的每一個角落。於是,每一個參與了昆陽之戰的官兵都知道這個人的存在,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是怎樣敗陣的,反正稀裏糊塗地就敗了,然後逃跑。到最後,他們隻好為自己的敗陣找一個自以為很好的借口,那便是這個梟城城主林渺太可怕了,簡直是所向無敵,殺得中軍七零八落,連主帥都被打得抱頭鼠竄,於是他們就這樣被林渺和劉秀殺敗了。
一時之間,林渺的名字可謂是如日中天。
由於在穀城之中有很多人已經見識過林渺那驚世駭俗的刀法,因此,這些潰逃的官兵在談起林渺在軍中縱橫無敵之時,並沒有多少人反對,反而更激起許多江湖人的仰慕和向往。
劉秀也是眾人談論的對象,這是一個極具才智的人,但由於往日便已經很有名氣,這次成為主角並不讓人覺得意外,反而沒有林渺談起來讓人覺得有意思。
昆陽大捷,宛城被破,劉玄更是大打恢複漢室江山的旗號,中原豪傑紛紛響應,大小城池的守將也紛紛附上降表。
見風使舵的人本就極多,此次王邑聚集了朝廷所屬全部兵力,卻在昆陽敗於區區三萬義軍的手下,這使每一個人都深切地感受到王莽的末日已經到來了。那些守將為了自己的利益,自不願再為王莽賣命,紛紛倒戈。而一些不願投降的守將,許多皆被自己所轄之地的豪強所殺,於是眾豪強自封為將軍,隻待綠林軍一到,他們便舉城而降。一時之間,綠林軍仿佛已經成了天下的主宰一般。
而與綠林軍處境並不相同的赤眉軍,卻是四處轉戰,雖然勝多敗少,但在聲威和氣勢之上完全被綠林軍比下去了。
在天下人眼中,綠林軍乃正統,而赤眉軍卻沒有這麼好的待遇。
戰爭與江湖已經不再脫節,在特殊的時期,江湖也以特殊的形式存在。
好鬥的江湖豪傑,總會不甘寂寞,在這種法紀和道德空洞的時代,武力便顯得極為重要。
生存,便是武力與武力的爭鬥;富貴,也是在武力與武力之間的糾葛中衍生的優越禮遇。因此,亂世和戰爭都成了武林人物一個很好的發展空間,他們不再受法紀的約束,在江湖規矩已被戰爭打亂的情況下,他們可以任意地發揮自己的優勢,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和更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