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小二頓了頓,繼續道:“他姓褚,單名一個峰字,乃是京師禮部尚書褚源的獨子,祖籍蘇州府。說起他,那可是人人稱讚,據聞,他三歲便能讀懂四書,六歲便將五經倒背如流,十歲所做的詩句便廣為流傳,十五歲高中鄉試頭名,十八歲便成為了大乾王朝的狀元公,隻在翰林院待了一年有餘,便外放為官,真正是大乾王朝的第一神童。”
“褚峰?”
梅常卿默默的記下這個名字,這不正是自己所需要的人嗎?隻要找到他以前所著的詩詞文章,稍加改動,然後拿出來與那些自命文采風流的公子哥們討論一番,收取些查看的費用,還怕不夠自己吃住的?
“哈哈哈”
梅常卿很是無恥的暗笑,這種盜用他人作品的行為,在華夏或許會吃官司,可在這大乾王朝,尤其是喜好附庸風雅的江南之地,這樣的作為,既是對原著者的一種推崇,又能促進文學交流,大家開心還來不及,又怎會怪罪。
心中有了盤算,梅常卿身心舒暢,快速的用完晚飯,打發小二哥下樓後,他隻想美美地睡上一覺,養足了精神,明日裏才好施展自己的發財大計。
………………………………………………………………………………
次日一早,梅常卿早早的起床,來到附近的書局,翻看了一些這個褚峰所著的詩集,文章,還別說,盛名之下無虛士,這個褚峰的確頗有學識,所寫的詩詞文章,不僅辭藻華麗,行文臻美,而且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倒真是個令人敬仰的大才子。
東挑西揀,梅常卿從中摘抄了兩首流傳度沒那麼高的詩句,太廣為流傳的,那些才子們一定時常拜讀,猜測起來太容易,他們的興致便沒那麼濃厚,自己的收入當然就會少很多。
雖然連梅常卿自己都覺得此舉有些不太仗義,可他也沒辦法,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忍饑挨餓之下,那些什麼道德,情操,暫時先放一放,隻要不觸及大乾律法,不禍及他人,這種靠耍些小聰明來賺點銀子的事,他還是能夠接受的。
於是,正午剛過,當街麵上的行人漸漸多了起來以後,許多自負才名的公子哥們,在路經北街‘迎風客棧’時,立刻為眼前新奇的一幕所吸引。
客棧門口右手邊,臨街擺放著一張書桌,桌上左右角,各有一副紅底黑字的詩句,正中間,醒目的白紙上,寫著一些奇怪的規則。
書桌後麵客棧的牆壁上,拉著一個橫幅,端端正正的幾個大字,寫著“第一屆‘常卿杯’古詩詞鑒賞大會”。
書桌當然是梅常卿自客棧中搬來,這個什麼大會,也是他在華夏參加學術交流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生搬硬套的獨創。
而籌劃這一切的梅常卿,此刻正熱情的招呼著麵前的幾位儒雅書生,仔細的向他們講解此次鑒賞大會的規則。
“各位公子,在下偶得大乾王朝第一神童,蘇州府的狀元公褚峰的幾首詩詞,秉承著學術交流與探討的原則,在下不敢私藏,拿出來與大家鑒賞一番,此次大會,即是切磋,也是驗證,大家各憑本事,猜測一番這兩首詩詞的寓意,算是與當今的狀元公做個比較。”
“咦,你不就是昨日裏協助衙門複查紅楓嶺白骨案的梅常卿梅公子嗎?”
人群中,一個瘦弱的白麵公子突然問道:“這詩句果真出自褚峰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