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挖掘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聯係性,建立案例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課堂講授數學定義、定理、講解例題,學生練習。這與學生高中學習過程無異,學生就是覺得很枯燥乏味,不知道數學知識應該應用於哪裏。甚至認為,學習數學沒有專業課有用。因此,教師應該善於挖掘數學知識與專業知識的聯係性,收集專業案例,使數學知識與專業案例緊密結合。數學教學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使學生從內心深處發現學習數學是有用的。同時,分析案例時加強學生專業實際問題的數學分析能力和技巧的訓練,減少不必要的複雜的解題過程。另一方麵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有成就感,激發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再拘泥於學過了多少書本知識,而是要看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積極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遷移於自己專業領域或是日常生活應用,增強學生在專業領域對於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案例教學模式,就是建立在理論教學基礎上的新方法,它從問題的定義或解決方法出發,結合具體實例展開論述,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問題的定義或解決方法。案例教學模式是以案例為工具讓學生獲得有用的知識,學生從中培養的創新能力和獲得的知識原理是他們進一步探索的保證,從而實現一個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認識過程。數學建模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教學過程。
(四)改革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學生的數學能力
大部分高職院校仍然沿襲著原有的試卷模式的考試,這就限製了教師采取案例式教學,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很難綜合考察學生的能力水平。在教學中可以加入MATLAB數學軟件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運用MATLAB軟件基本操作求解函數極限、導數、微積分、概率等基本知識。考核采用“平時成績+上機+考試”的方式,其中,平時成績主要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課堂表現、應用能力等因素進行評定,上機實驗主要考察學生應用數學軟件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期末考試采用教考分離、題庫組卷的方式進行。這種評價模式改變了傳統評價模式的弊端。但還缺乏對學生創造能力的測評環節。
創造能力測評主要考察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是否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學生寫論文的方式,或是數學建模大賽的方式。評測工作也可以與專業老師合作完成,由專業教師評定其專業技能、專業知識的運用是否正確,數學老師則評定其方法、算法是否正確以及方法的優劣等。
[責任編輯:譚誌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