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中心中學位於二道嶺街東頭,路北,雖然在全國“普九”工作的推動下,學校教學樓已經開始施工,但由於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相互推諉,以及對教育工作的不重視,教學樓整整建了三年,卻遲遲沒有竣工,學生們都還在按照上級規定必須立馬拆除的D級危房中上課。
這也是張曙光到鄉中心中學調研的一個重要原因。
昨天看了鄉裏有關教育的資料,對中學教學樓的事已經有所了解,知道中學教學樓竟然建了把年還沒交付使用這一情況之後,張曙光心裏很不是滋味,而且心中暗暗決定,最近就要抽時間去縣裏或者市裏跑一趟,看看能不能從縣裏或者市裏爭取一部分資金來,在最短時間內的時間內把教學樓的後期工作給掃尾了,讓孩子們早日搬進寬敞明亮的教室中。
十分鍾後,在沈雪的陪同下,張曙光來到了鄉中心中學。
張曙光考上公務員之前在老家也做過兩年多的老師,知道安全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且現在從上到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工作都非常重視,專門成立主抓學校安全的科室,並出台了一係列的文件,規定學校必須把學生的安全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來做。
然而,張曙光和沈雪到中學大門口發現,學校門口竟然無人值班,他們走進學校後,也沒人上前盤問,就像進自己家門一樣,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發現這一情況,張曙光禁不住連連搖頭,心裏道:學校安全工作這麼重要,學校大門口竟然沒有人值班站崗,學校內部也沒有人巡視,也不知道陳都山這個校長是怎麼當,像他這麼做法,學校不出事才怪。
昨天看材料的時候,他已經知道中學校長叫陳都山。
一進學校大門是一條六米寬的水泥路,整個學校被水泥路分成東西兩部分,路西有五排平房,前邊三排是老師家屬院,後邊兩排是學生宿舍,路東邊也有五排平房,前兩排是教師辦公的地方和校長室、教導處、政教處以及實驗室、器材室等功能教室,後邊三排是學生教室。
張曙光和沈雪首先走進教師家屬院。
站在家屬院的門口,張曙光久久不能平靜。這些人類靈魂工程師居住的地方幾乎和貧苦山區的農民住的沒有什麼區別,都是一家幾口人擠在兩間低矮的茅草房裏。
他隨意走進一家大門敞著的老師家。
或許是為了擠出點空間的原因,那位老師在緊挨著客廳的地方搭了一個木棚,木棚裏擺著煤氣罐、灶具和水桶等廚具,一看就是廚房。
一位看上去四十左右的中年人正在棚裏洗碗刷鍋,抬頭看見張曙光從外邊走進來後,放下手中的活,問張曙光道:“你找誰?”
沈雪指著張曙光剛想說什麼,張曙光向她使了個顏色,製止住他,順著中年教師的話,道:“路過這裏口渴了,進來找口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