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舅,二妗子。”文靜走進熟食店就向楊二郎和楊曾氏打招呼。
安福進店之後,眼裏都是活,勤快的忙裏忙外。
“文靜,你來啦,快來看看,他就是你大堂哥,楊明皓。”楊曾氏招呼文靜過去。
正在低頭看書的楊明浩聽到楊曾氏說過的姑姑家的堂妹來了,連忙抬頭看向文靜,站起身來。
他對姑姑家的堂妹文靜很好奇,也非常敬佩同情,一直想見一見。
現在終於有機會了。
“明浩哥。”文靜靦腆的喚道,語速平緩,聲音甜軟,附贈一個可愛的笑臉。
眼前的楊明皓讓文靜眼睛一亮,好一個陽光少年郎。
大約十五六歲的男生幹淨俊朗,不像其他的書生削瘦孱弱撐不起衣服,身穿寬鬆棉質長袍青衫仍能看出楊明皓的健壯身板,爽朗的笑容讓文靜心情明媚。
“小妹。”楊明皓目不轉睛的盯著文靜,心裏暗歎,妹妹果然比弟弟好。
烏黑柔順的長發編出兩條蜈蚣辮,蝶戀花銀步搖插在發中,蝴蝶的翅膀隨著走動翩翩起舞,整齊有序的眉毛,黑曜石般的大眼睛,挺翹小巧的鼻子,殷紅飽滿的嘴唇,笑起來可愛的小酒窩,這可不是楊二毛那個小皮猴能比的上的。
“明浩哥,我給你帶了禮物,不知道你喜不喜歡。”文靜拿出之前買的一刀暹羅館課業紙,雙手遞給楊明皓。
紙張紙質白潤如玉,細膩、柔軟、勻密,富有綿韌性,稍微有些紋路,這種紙的價格不便宜但也不貴,家境殷實的書生平日在書院上課用的就是這種紙,楊明皓也有,但是他經常用的是更便宜的桑皮紙和高頭紙。
這份禮物明顯很合楊明皓的心意。
“來了還買啥禮物,以後不要這樣了唅,家裏又不缺啥。”楊曾氏看到三百五十文一刀的紙,心裏很是滿意,嘴上還是得說說。
“二妗子,隻是文靜的一片心意,明浩哥平日裏去書院經常用到這種紙,所以我就挑中了這個紙。”
“謝謝小妹。”楊明皓說完,雙手接過。
“謝啥呀,以後都是兄妹了。”文靜爽快的說,“明浩哥在看什麼書呢?”
“是容齋隨筆,宋朝洪邁的筆記,裏麵的內容繁富,議論精當,可惜我隻有前麵幾卷。”楊明皓遺憾的說。
“雅和齋裏不是有抄書的活嗎,明浩哥去領一份,回來多抄一份不就可以了嗎?還能領工錢。”文靜眨眨眼睛說。
“小妹,你不知道,哪是想抄什麼就能抄什麼的,而且都是有時間限製的,我的這幾卷就是我以前有時候碰上了,緊趕慢趕抄出來的,如果是借書抄的話,每天都要收費,我是打算等考試成績出來之後,如果考中,並且有個好成績,拿到知府和書院的獎金,就可以去把書借出來抄了。”楊明皓一旦聊起書,就能聊嗨,尤其文靜還送了一刀紙,出於對紙的敬意,楊明皓無視文靜的年紀和文靜多聊了點。
古代人對紙的敬意很深,有時甚至會把寫好的紙燒掉。
“……”敗家的文靜剛從雅和齋借了兩本書,花了六十文,“明浩哥一定會考中的。”
“借你吉言了。”楊明皓摸摸鼻子,哈哈笑了兩聲,年輕氣盛的少年對未來充滿幹勁,哪怕知道秀才考試很難,也充滿信心。
“文靜可別誇他了,誇兩句就能上天,就那兩把刷子還不趕緊學去,要是考不上,看我怎麼收拾你。”楊二郎說。
看來從古至今的中國家長的教育都是各種高壓,各種損。
“文靜,你娘托人帶話,說你有小妹妹和小弟弟了,家裏又離不開人,知道你過得好,她就放心了,等你弟弟妹妹能走路了,她就來看你。”楊二郎麵帶喜意說。
“嗯,我等著。”文靜點點頭。
沒想到一年的時間,楊氏又添了兩個娃娃,聽這話還是龍鳳胎。
“你爹現在開始幹正事了,天天去碼頭編竹筐荊筐賣,他編的好,賣的出去,一天能掙不少。”楊二郎現在才算是對張東軒滿意一點。
“那就好,家裏娘和弟弟妹妹都要花錢,不容易。”
楊二郎和文靜都不知道的是,楊氏沒說老太太又做幺蛾子了,每天找各種借口要錢,不給就說張東軒兩口子不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