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剛到門口,正好碰見張興玉回來,還有新買的牛和牛車。

“這可就是咱們家自己的牛車了。”張母看見這頭牛心裏高興的不行,“以後想去鎮上,就能去鎮上了,也不用到處去租車,看人家臉色了。”

沈麗溫聲道,“興玉,你一定餓了吧,快回家吃飯去吧,晚上剛做的鹵肉呢。”

“好。”張興玉牽著牛和牛車進了家門去了。

林語睡前進了空間之中,空間之中一如既往,永遠都是一片鬱鬱蔥蔥。

從樹上摘了個果子,用水衝洗了一下,林語就咬了幾口,果然還是這裏的水果好吃。

之前去鎮上,林語都沒見過賣水果的,隻見過賣棗子和梨的,都不帶重樣的,真是沒意思。

空間裏的花比較嬌貴,不過開出來各個鮮豔嬌姿,讓林語都舍不得摘下來做胭脂。

摘了一朵牡丹花,可謂是花中之王,果真好看。

不過待會兒怕是就要做成胭脂了。

古代稱口紅就是唇脂,和口脂,籠統一些就是胭脂,而且製作得是很精細的。

在《齊民要術》中曾經記載過當時的製作工藝,即先製香酒,以丁香、藿香兩種香料,揀上好的裹人新收的、無雜質的潔淨棉花中,然後投入事先已燒至微燙的酒中,以熱酒吸收棉中的香料之味。

吸收的時間為夏日1天1夜,春、秋兩季為兩天兩夜,冬季為3天3夜。浸透到期後,取出棉花和香料,將牛油或牛髓放人此香酒,旺火大燒,滾沸一次加一次牛油脂,數滾之後,撤火微煎,此時慢慢摻人以朱砂研取的紅色顏料,並以青油調人,攪拌均勻,滅火後,待其自然冷卻,凝成的紅脂細膩鮮豔,香氣蘊藉,即為婦女喜愛的飾唇用品了。

平時都是用胭脂挑上一些,沾點在嘴唇上麵。

剛剛摘取的牡丹花,上麵還沾著一些露水,最為新鮮。

像搗藥一樣搗成漿汁,再加一些清水,包在紗布裏絞去黃汁,再加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樣淘,黃色素被溶解。

之後再用紗布再絞,剩下的就是色素顏色。

林語還加上了一些現代的做法,使得顏色更為鮮亮,香氣更為濃鬱一些,用時也更加短一些。

將這胭脂盛在小木盒之中,將其密封,等明日就能夠用了。

林語伸了個懶腰,哎呦,這麼一來勁兒,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個時辰了。

從空間裏出來,外麵的天色已經微微亮了,林語忍不住打了個嗬欠,這一晚上沒睡,還真是沒勁。

張素貞已經起床了,林語跟張素貞打了個招呼,說是要多睡一會兒,今天實在是太累了。

沈麗和張興玉一起來的,要把貨物送到馬車上去,現在盛鹵菜的木盒都是張興玉做的,張興玉現在做木匠的手藝越來越好了。

“小妹呢,還沒起床呢。”沈麗問道。

張素貞道,“沒呢,她說今早要多睡一會兒,你們來的正好,剛做好早飯,一起來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