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開篇

政府工作報告未提房產稅

釋放地產暖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隻字未提房地產稅,而對房地產的提法也出現了近年難有的暖意。“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與2014年表述有著明顯區別,不見“調控”、“抑製”等提法。房地產行業拉動經濟作用也受到重視。在2015年政府重點工作安排中,提出要“穩定住房消費”,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在難以解決的庫存消化問題上,政府提出了可行方案,即明確提及將轉存量房為保障房,這意味著,部分城市難以消化的庫存有了一條明晰的出路。但在北京團開放活動中,北京市副市長李士祥表示:北京住房限購不會取消,是永恒的。

財經委副主任談突擊花錢

1.8萬億沒找到項目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表示,2014年直到12月仍有35000億在賬上。有一些是因為財政結算製度,到12月31日,實際有些工作已完成,但賬還沒有結。但確實在35000億裏還有18000億根本沒有任何項目,說明年初的預算沒編到位,很多是代編預算。這不應該,財政這麼緊張,總預算15萬億裏到年底還有18000億沒項目,這就是導致年底突擊花錢最主要的原因。首先要解決過去的超收收入,不能當年使用。但一般在每年10月、11月才知道今年超收多少,那時再趕緊下命令,趕緊花掉,花掉才是本事。

人大解釋立法法三審稿

刪除稅率有關規定

有記者提問,立法法修正案二審稿明確稅率調整由法律規定,但是三審稿卻刪除了這個規定,這是“稅收法定”原則的大倒退。它一旦通過,就意味著全國人大默許國務院自行決定提高稅率,從而增加公民或企業的稅負。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鄭淑娜解釋說:“稅收法定”原則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原則,有一句話叫做“政府征稅必須得到人民的認可”,我們國家是一直這樣規定的。二審稿中規定了稅率,為什麼這次沒有了?我們是這麼考慮的,二審稿規定的稅種、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等,這個表述經過專家的論證認為不夠科學。實際上稅種就包括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和稅率。為了表述的更加科學,我們采取了現在草案的表述。那法律是不是不要定稅率了?不是這個意思。稅種包括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和稅率,都是它的基本要素。我們搞一個稅法,一定要把這些基本要素寫出來。

新疆人大副主任栗智被查

隻有六省無省部級高官落馬

據中紀委監察部網站3月11日消息,新疆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栗智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至此,全國隻有6個省份尚無省部級高官落馬,包括北京、吉林、上海、福建、西藏、寧夏。

財政部長

三公3000億是胡扯

3月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的“三公”經費有400多億元,有人說是3000億元,那是胡扯。“三公”經費有多少?有人說是1000多億,有人說是3000億,還有9000億的說法。估計官方也是一筆糊塗賬。最明顯的例子,國企有多少公車?今天還是一個謎。曾有報道,據中紀委、公安部、監察部和審計署的官方統計,截至2007年11月30日,中國政府公車共5221755輛,一年共消耗4000多億元。僅公車一項就超過3000億元。

兩會工農階層上位

富豪開始遠離政治圈

據統計,自2014年全國“兩會”閉幕後的一年內,共有47名兩會代表委員離開了,其中人大係統內共有38名全國人大代表資格終止。值得注意的是,在這47名離開的代表委員中,有8名是企業家。可是他們的增補者中,人大代表隻有3名來自企業,其中隻有一名是高管,增補的政協委員無一人來自企業界。這種變化看似靜悄悄的,實則是兩會代表委員成分變化的開始。在過去十幾年中,兩會越來越多地成為商人的舞台。2013年,據胡潤富豪排行榜統計,中國前1000名富豪中,有75位全國人大代表、72位全國政協委員。富豪代表委員之多,創下了曆屆兩會之最。在資產上,當時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同時針對中國兩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富豪現象進行了報道,均引用胡潤百富的統計報告,2013年共有31位全國人大代表和52位全國政協委員是億萬富豪,平均資產是33.5億美元。企業家們的比例增加了,而代表委員的人數是有限的,官員的人數基本是剛性的,這就必然擠壓其他階層代表的比例,擠占了工農勞動階層代表委員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