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甘涼古道(1 / 3)

甘涼古道

散文隨筆

作者:周步

我一直覺得曆史犯了個錯誤,不該把甘州叫張掖、涼州叫武威,在某種意義上,這消減了甘、涼二州作為曆史文化名城的影響力。甘、涼二州,那可是曆史上最負盛名、最具影響力的地域名詞,也是絲綢之路上最主要的重鎮之一,現在是甘肅省最有名的兩座城市和中國商品糧高產區基地之一。

甘州取意其泉甘醇清洌,或以州西南甘峻山得名。而涼州,其曆史淵源則深遠得多。涼州屬古雍州,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其地域範圍則不盡相同。如曹魏時,涼州“統郡八,縣四十六”(《晉書地理誌》),包括整個河西走廊和甘肅、寧夏、青海、陝西的一些地區,所以曆史上有“大涼州”一說。大涼州的州治不是現在的武威,而在冀城(今甘穀縣。另說在隴縣,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境內)。隋唐時,涼州則隻相當於漢代的武威一郡,既現在的武威市。我們一般指的涼州,就是現在的武威市。甘涼古道,就是甘州到涼州的這條古道。這條古道上,千百年來,走過多少民族,走過多少部落,走過多少商旅,走過多少兵車,不記得了,曆史,隻記得這裏的蒼涼冷落,熱鬧繁華。

甘州離涼州400餘裏,離肅州(酒泉市)也400餘裏。出肅州再往西走便是玉門關了。玉門關和陽關是西北地區地理標誌性的兩個地方,“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說的便是此關隘。出玉門關再往西去,便接近新疆地界,新疆即西域,古時屬他國。涼州在甘州以東,距離金城(蘭州)500餘裏,距離興慶府(銀川)800餘裏。涼州、金城、興慶府呈三足之勢。涼州是自古長安出發經金城去西域和自張家口、包頭出發經銀川去西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國曆史上西北地區最大的邊防城市。“欲開秦隴,必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等等,從這些精辟的論述和地域特質可以看出,甘、涼二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中國曆史上好多次有關西北的戰爭,都是圍繞著河西走廊展開。河西走廊則以甘、涼二州最為重,要得到了甘、涼二州,就得到了河西走廊甚至整個西北地區戰爭的主動權,反之,中原腹地則袒露於西北遊牧民族的視野之下。甘涼二州,責莫大焉。

甘州是什麼時候更名張掖、涼州是什麼時候更名武威的?我不知道。寫到這裏我自覺汗顏,但我必須這樣寫,以此來督促自己對故鄉做出一個認真的思考。我的故鄉什麼都沒有,但有甘涼古道;我的故鄉什麼都沒有,但有羌笛胡歌;我的故鄉什麼都沒有,但有邊城號角;我的故鄉什麼都沒有,但有故事傳說……哦,這就夠了,曆史留給我們的,總是精神上的居多。

涼州七城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唐)岑參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

——(民國)羅家倫

涼州美酒說葡萄,過客傾囊質寶刀……

——(清)張澍

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豔青旗朱粉樓……

——(唐)元稹

莫道武威是邊城,文物前賢起後生……

——(清)許蓀荃

五涼相睦烽煙靜,碧野無垠麥秀稠……

——(當代)馮冶

兩山張掖如鸞峙,一水中流似馬奔……

——(明)嶽正

等等,這些詩句,是對河西走廊景色的描寫和繁華的記述。“兩山張掖如鸞峙,一水中流似馬奔”寫的是河西走廊甘涼古道上的蜂腰地段——山丹縣定羌廟一帶的雄奇景象。那是一個天遠地闊、若臨蒼穹的高原險峻之地。“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認江南”。這被無數河西學人引用過的詩句,描寫的是甘州城市的秀美景色和旖旎風光。“五涼相睦”,說的則是涼州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曾先後建立了前涼、後涼、南涼、北涼和西涼五個小涼國的曆史更替,所以涼州又有“五涼古都”之稱。河西走廊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兩千多年前。東漢時,甘、涼二州便已初具城市的規模,涼州似乎還要更早一些。“涼州七城十萬家”,十萬家,這實在是一個不能小覷的數目,即是在今天,也是一個上規模的城市了,何況在千年前的西北邊陲地區。據記載,在唐代,甘、涼二州是通往西域要道上最繁華的都市,涼州更是西北地區僅次於長安的最大古城。有史學家說,在西北,敢於和長安叫板的城市,大概隻有涼州了。那時的涼州,相當於今天的上海。絲綢、馬匹、鐵器、瓷器,在這裏交易,技術、技能、文明、文化,在這裏交彙。河西走廊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彙地,更是一個東西方文化的對接點。戰時,這裏陰雲密布,旌旗獵獵,和平年代,這裏就是一個文化交流和商貿交易的大舞台。“通貨羌胡,市日四合”、“胡商販客,日款塞下”、“使者相望於道”等等,是對當時涼州古城和甘涼古道商貿的記錄。甘涼古道之繁華景象,由此可見。

但涼州給人的感覺總是滄桑的,這與涼州的地域有關。涼州地處西北邊陲,地域廣袤,氣候涼寒(涼州由此而來),城市之外四野八荒都是戈壁沙漠,最近的城市和最大的綠洲就屬甘州了,而甘州則遠在四五百裏之外。這樣遼闊的疆域,這樣雄奇的風光,再加上西北地區強勁的風沙和“胡天八月即飛雪”的異常驟變,難免給人一種精神上的蒼涼。但也正是這種蒼涼遒勁、空曠高遠,成就了那麼多描寫西北大漠風光和塞上景色的優秀篇章。於是,便有了《涼州詞》,便有了《塞下曲》,便有了《八聲甘州》,便有了王之渙的千秋絕唱,便有了陳子昂的萬古流芳。邊塞詩,中國詩壇的一朵奇葩,在西北地區首開先河,並且以甘州和涼州的地域名詞具體表現出來,這大概也是時至今日甘肅依然作為中國詩歌大省的原始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