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尾聲 警惕突然襲擊(1 / 2)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對蘇聯突然發起了襲擊。德軍長驅直入,蘇軍節節敗退,自顧不暇,再也沒有太多精力插手中日交戰的事了,就連共產國際也解散了,這可使中共黨內那些把抗日希望寄托在共產國際的人失望了。本來,中蘇之間的友誼原本就是脆弱的,隻是“九一八”事變之後,鑒於日本侵華,中蘇才恢複了一度被終止的友好關係。

尤其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在這突如其來的劇變後,英、美兩國出於他們在華既得利益保護的需要,願意出兵、出飛機、出物資支持中國打日本,這就形成了英、美、中並肩作戰的有利局麵。接著,英、美對日本宣戰了,美國同德、意之間也相互宣戰了。可這時,中、日交戰都打了4年多,蔣介石政府這才正式對日宣戰。由此,二次世界大戰卷入了高潮,一邊是中、英、美、蘇“同盟國”,一邊是德、意、日“協約國”。

“二戰”的轉機終於就這麼降臨了。敵人的末日也就這麼來到了。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政府聯合以宣言的形式,公布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

8月6日、9日,美國先後向日本廣島、長崎兩地,投下原子彈。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這是一個以3500萬炎黃子孫的生命和無數財產換來的勝利。

人類戰爭,已經走過了從原始部落之間的群體性械鬥——戰爭——熱戰——冷戰——現代化戰爭的漫長過程。

時下,雖然已經進入了以謀求和平為主的新階段,但戰爭的陰霾依然籠罩著整個人類世界的上空。1995年,世界銀行一位叫伊斯梅爾·薩拉傑丁的副行長預言:“本世紀的許多戰爭是由石油引發的。但下一世紀的戰爭則將起因於水源。”石油和水源,都是自然資源,可見戰爭的空間,將隨著科技現代化的進程越發加大了。而資源之爭,必然是21世紀引發戰爭之源。中東的石油之爭,戰火頻仍,眼下的南海之爭,實際上,還是水與油的資源之爭。這些難道還不足以提醒瞌睡中的人們麼!

戰爭是人類的災難。翻開人類戰爭史,據有關資料透露:人類戰爭到伊戰前為止,戰爭已經吞噬了35.4億人的生命;戰爭耗去的財富折算成黃金,可以鋪設一條150公裏寬、厚10厘米、繞地球一周的黃金帶;到20世紀的前50年為止,人類用於戰爭的費用,可供全球人口50年的生活費,或讓5億戶家庭各享有一座豪華的別墅。這樣的事實,難道還不令人驚醒嗎?

戰爭不隻是造成人類生命、財產方麵的直接損失,而且還造成生態環境方麵的巨大破壞。據英國劍橋保護監測中心的測算:全世界由於化學有毒武器在戰爭中的使用,已經導致406種哺乳動物、503種鳥類、209種爬行動物、242種魚類、867種蝴蝶等昆蟲,瀕臨滅種的邊緣。尤其是戰爭中推行的“焦土政策”,嚴重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

“二戰”後的朝鮮戰爭是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中國人民誌願軍的三個軍和三個炮兵師,分三路於1950年10月19日渡過鴨綠江參戰,一直打到1953年7月27日,停戰協議簽字生效為止。一共打了2年7個月零8天的“抗美援朝”戰爭。在這953天的戰火燃燒中,究竟犧牲了多少生命,燒掉了多少物資和財富?筆者查了一下有關方麵公布的資料:

一個是1953年7月27日,中朝聯合司令部公布的數字。中朝參戰的總兵力300萬,總傷亡103萬餘人。其中誌願軍傷亡77萬餘人(其中戰鬥傷亡36萬餘人,陣亡15000餘人,非戰鬥傷亡41萬餘人),朝鮮人民軍傷亡26萬餘人。

一個是美國在朝鮮戰爭紀念碑上公布的傷亡、失蹤和被俘人數,總共為2429370人。其中美軍172847人,聯合國出兵參戰的16個國家2256523人;陣亡683079人,其中美軍54246人,聯合國軍628833人。

交戰雙方傷亡總人數為3459370人,其中陣亡698079人。就說上甘嶺這個戰鬥吧,上甘嶺地不過3.5平方公裏,美軍投入6萬多兵力,300門大炮,200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血戰1個多月,且不說雙方死傷有多少,打得有多慘,光炮火就將山頭削減了3~4米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