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日寇占領嶽陽達八年之久,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嶽陽人民飽受了戰爭之苦。日寇的這段侵華罪惡史,作為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都是一篇活教材。把它留給後人,讓後人真正懂得不忘國恥,“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熱愛祖國,居安思危和常備不懈的道理。
抗日戰爭是全國性的大舞台大屏幕。這裏為什麼隻寫嶽陽一地呢?因為嶽陽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緊緊連著全國,從嶽陽這個局部多少可以透析到全局。尤其是在八年抗戰中,四次湘北會戰(史稱長沙會戰)都在嶽陽打起,每一次日寇的進攻和退卻,都發生在嶽陽這片土地上。加之,筆者生長在嶽陽這片熱土,工作在這片土地上,戰亂中,苦苦在這片土地上煎熬過來,寫的又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真實戰事,故而以嶽陽為主線,折射到全局其他方麵的一些戰事,那也就很自然的了。
無論是書本,還是現實生活,“戰爭”這個詞,都還是很引人關注的。盡管人們冷心冷眼於它,卻是回避不了的現實。不管是原始時代的部落之爭,還是後來的“春秋無義戰”,或是再後來的“熱戰”和“冷戰”,乃至時下的“現代化戰爭”,都是善良的人們奈何不了的。曆史上的改朝換代,大概也就是從這樣或那樣形式的戰爭烽煙中穿越過來的吧!
有偉人說:“戰爭是政治鬥爭的最髙形式。”幾千年來的曆史,證實了這一論述無比正確。那麼,嶽陽人民又是怎樣從戰火中熬過來的?人們都想知道,那也是自然的。可又都不很明白,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都幾千年了,時過境遷了,又沒有個係統的記載,許多人也都沒有這方麵實戰的經曆,要理出個頭緒來,真不容易。筆者權且把它作為一個試題,習作而已,力爭理出個粗線條。不過,這個粗線條的連接,也隻是一些戰爭片斷的往事,很不完整。尤其是許多細節失傳,複製不起來,掃描而已。
人類社會,能不能做到和平相處,沒有國內戰爭,沒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沒有世界大戰,更沒有核戰?爭取局部的、一定時間與範圍內的和平,有沒有這種可能?!
說可能,或許是一種幼稚的幻想。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可能。當今世界,和平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隻要和平的光圈循環不已,輻射不已,就是一種詛咒戰爭、抑製戰爭、製止戰爭的有效力量。向往和平、反對戰爭,這種正義的、勢不可擋的熱能,一旦轉化為一種活力,又必將成為和平的希望與保障。
人類社會有沒有這種可能,有沒有那麼一天,真的沒有了戰爭,真的享受著“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社會和諧”、“平安無事”的和平、民主、幸福、安康生話?當然,這是一種希望,或者說期望值。希望不是空想,有這樣一種希望與追求,總比那種“杞人憂天”的沮喪和頹廢要好,因為希望是成功之母。“失敗乃成功之母”人們都能接受,難道希望是成功之母就不能共識麼!其實,人也好,家也好,團隊也好,國家也好,要是沒有希望,就等於失去了活力。有希望才能創造輝煌的現實。希望與成功總是聯姻的。
對此,我們不妨來看看眼下的事實。盡管現在塵世依然炮聲隆隆,狼煙滾滾,危機四伏,動蕩不安,可在世界的東方,在960萬平方公裏的中華國土上,不是贏得了一片安定的綠洲麼!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49年10月1日成立,到2011年10月1日,整整62年了,不是既無外族的入侵(抗美援朝戰爭、中越自衛反擊戰,都不是在中國本土上打的),又無內戰麼!這樣的事實,可不是幼稚幻想吧!中華大地13億人民,不是生活在和平環境,發展在和平環境,富裕在和平環境,親和在和平環境,幸福在和平環境麼!這算不算是一種奇跡?這樣一個撼世奇跡,屈指數來,在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上,是非常難得的黃金盛世!曆史上,恐怕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與之媲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