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收入分配不公的現狀及原因探析
人力資源
作者:張強
摘要:收入分配問題在經濟理論體係中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努力解決好收入分配公平問題。當前我國麵臨著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嚴重趨勢,這將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的兩極分化,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增加。該文著重闡述當前收入分配不公的現狀,探析其產生的原因,從而為如何扭轉收入分配不公提供理論和分析依據。
關鍵詞: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分配不公 社會公平 原因探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社會取得迅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但同時也存在並暴露出收入分配失衡和收入差距擴大、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兩極分化等諸多問題。“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收入分配是社會民生的頭等大事,也是一項複雜而龐大的係統工程。收入分配問題在經濟理論體係中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種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生產和消費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而且在於它能夠揭示一定社會製度下各種經濟利益主體之間的利益關係,並反映出這種利益關係背後的各種決定因素。分配關係的合理性和分配製度的有效性對於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和健康穩定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同時對於打造我國經濟升級版也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當前我國社會收入分配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快速發展,我國社會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問題日漸凸顯,亟待重視。
(一)收入差距拉大,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1、地區之間收入差距明顯
據統計局的數據,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海是貴州的2.24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上海是貴州的4.10倍。環繞首都的河北省有39個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390萬。
2、城鄉收入差距仍然過大
城鄉發展失衡、差距日趨擴大,這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而且已經達到國際公認的結構失衡程度。客觀上說,這種收入差距是我國曆史遺留下來的老問題,根源於當時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二元經濟結構。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這種差距非但沒有縮小,反而逐漸擴大。如果這種差距不加以遏製,不但會加劇長期以來的二元經濟結構問題,不利於城鄉協調發展;而且會嚴重製約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阻礙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農村區域間收入差距過大
目前我國的農村區域間收入差距與城鎮間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如果廣大中西部地區長期落後於東部地區,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然受到嚴重製約,最終我們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也不可能實現。從下麵圖表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程度上與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存在較大差距。
4、行業收入差距過大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我國行業最高最低收入差距從2000年的4.73倍擴大到2005年的7.78倍,2008年擴大到近16倍。另有資料稱,我國行業工資差高達30倍,是世界平均值(70%)的4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