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的問題及對策
財政金融
作者:焦惠惠
摘要:就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而言,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製度,是市場經濟發展得以發展的首要前提,是我國財政支出管理製度的重要內容,是深化財政體製和完善財政管理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建立我國公共財政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實則就是建立一個集中的政府性資金存庫或者國庫資金指定的代理賬戶,使政府的所有財政支出都通過這一賬戶分撥出去,從而提高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強化國家對財政支出的監督與管理,確保資金的安全與使用效率。但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與市場經濟體係的不斷強化,財政國庫的集中支付也需要不斷的探究、改進與完善。此文則主要結合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的深入,正確分析財政國庫集中支付中所存在的問題,並給予相應的對策與改革方法。
關鍵詞:財政國庫 集中支付 問題 對策
一、國庫集中支付製度的運行模式與主要成果
(一)運行模式
當前,我國對於國庫集中支付製度的運行模式是:由政府財政部門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庫賬戶,把財政的所有預算支出都通過這一國庫賬戶進行儲存,不再分撥給各個單位進行儲存。各單位可根據自身履行的職能在批準的預算項目與額度內進行商品購買(政府集中采購除外),之後由財政部門對商品購買的款項進行審核後,通過這一賬戶統一分撥出去,從而強化國家財政支出的透明度與實用性。
(二)主要成果
我國在財政管理方麵,實行財政國庫的集中支付製度,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財政預算資金的監督與管理,提高了我國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同時也保障了資金的安全與實用性。根據我國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製度之後取得的成果進行分析可知,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第一、強化國家對財政支出的監督與管理。自從我國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製度以後,相對於以前的預算單位開設多個賬戶,資金使用的不規範與不合理相比,國家則逐步走向財政資金使用的規範化與合理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範了人們的思想行為,樹立“先有預算,後有支出”及“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觀念與意識,強化了國家對財政支出的有效監督與管理。
第二、提高了財政支出的透明度與使用效益。我國實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製度後,由政府資金的分層撥付變成一次性的撥付,有需要的單位采取直接撥付的方式,減少了中間很多不必要的環節,降低了資金周轉中的耗損,使資金能及時的到位。對那些預算單位開設多個賬戶與私設個人賬戶則進行了有效的治理,從而提高了對財政資金的透明度。同時政府可以根據國家對國庫資金的使用計劃,在保障各單位資金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對閑置的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強化預算約束力確保資金安全。國家在財政集中支付方麵,也必須要有一套合理規範的運作體係,財政的支出也必須按照預算安排的計劃指標進行分撥。對無預算、超預算、無計劃或者用途不對的資金申請都不會給予支付,嚴格維護預算的嚴肅性,強化預算的約束力,規範財政資金的正常運行。同時,國家在進行資金撥付的時候,也要根據預算單位的實際用款與合理計劃,由會計核算中心根據業務的實質性進行合理直接的分撥,以實現對資金流向與流量的全程監督,防止資金的不合理運用、違規違紀、截留、挪用等現象,從而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
二、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所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財政國庫集中支付製度的開展,我國在進行相關資金支付中也開始逐步走向規範化與合理化,對財政資金的監督與管理也明顯的增強。但是,我國在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方麵的問題,則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財政部門存在的問題
第一、預算編製與預見性的問題。國庫集中支付是以單位計劃用款為前提的,而單位編製的計劃用款則是以該單位部門的預算為準則的。因此,部門預算能否科學預算該單位的計劃用款則直接影響到國庫財政集中收付製度的順利進行。但是就現在的部門預算而言,在預算編製與管理上還是存在著這兩個方麵的問題:預算編製的粗糙;預算預見性的缺乏。
就預算編製的粗糙而言,是由於預算部門在進行預算編製的過程中依然根據當年的財政情況,上年的收支情況,與該單位自身的特點和業務來進行核定的,使大部分項目與工作都不能細化與具體化,從而使預算支出與實際支出差額過大,從而對所編製的預算合理性與科學性產生影響。同時,預算部門的預見性也在部門預算著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該單位合理有效的預見並給予正確的分析與總結,可以很好的提高對資金的使用效益。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很少遇到,尤其是一些相對於比較突出的工作,往往會出現預算調整,頻繁修改的現象。所以對資金使用缺乏必要的預算,也會影響到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的正常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