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2)

筆記上的字,蒼勁有力,大氣工整,每個字之間的大小幾如如出一轍,看上去極為悅目。

蘇昊來了興致,隨手將筆記翻看了一遍。

原來這筆記上記載的是作畫者的一點心得,他的想法與世俗的畫家不同,有著一種迥異於常人的見解。

先他將作畫認為是一種最理性細致的分解。

在他的眼中,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可以分解的,你無須按部就班的從輪廓開始,然後在輪廓中描繪景致,他認為這樣的作畫方法是對人精力的一種挑戰。

人的精力始終是有限的,當你去顧攬全局的時候,必然會顧此失彼,在一幅畫中,你如果用太多的精力去描繪輪廓,自然就會失去對細節的掌控力。

因此,想將一幅畫完全做好,不如最理性的分析,去拆解,將畫分成幾個細小的部分,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完成,完全理解這個部分的道理,最後再一並彙總,作出一幅美妙的畫卷。

這是他隱於山穀多年悟出的道理,而在筆記的後麵,則有這種畫法的具體演示。

將一幅畫分割成數塊,逐一完成,最後拚接,這樣的畫法就被稱作“抽絲剝繭”法。

蘇昊一時看的入迷,不由自主的隨著筆記上的畫法作起畫來。

對於作畫一途,蘇昊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但臨危吳家的藏書中有不少關於繪畫方麵的書籍,耳渲目染之下,他多少有些了解,再加上腦海裏有神秘古怪的銀色光霧,總能很好的得到一些數據,便於更加精微的控製作畫時下筆的力度。

計算好角度以及落筆的力度,這本來就是抽絲剝繭之法中一個技巧。

因此,在畫了一個多時辰之後,蘇昊越畫越順。

漸漸的,他整個人都沉浸於其中,達到了一個美妙靜謐的境界。

畫卷作完,鬱悶的心情一掃而空,讓他頓時覺得心情無比舒暢。

他找了個椅子坐下來,看著滿天的月色,忽然心頭一動,心想,自己是不是可以將“抽絲剝繭”之法融入進天殘決的分析之中了?

他腦子裏又仔細想了一遍,越來越覺得這個方法可行。

他將天殘決關於武士段的心決在腦海中回放,然後開始逐字逐句的推敲,直至於最後一句。

這本是一個枯燥繁瑣的過程,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掩藏了致命的缺點,就如同玩迷宮一樣,不走到最後,你始終無法知道真正的出路在哪裏。

如果是在沒有抽絲剝繭的心法之前,蘇昊肯定無法在這樣複雜的計算之前靜下心來,巨大的計算強度足以讓他覺得無法應付,但有了“抽絲剝繭”的法門之後,他心中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如何去分解心法,又如何去逐一的計算和分析。

將心決拆解,分析,再彙總,這本就是“抽絲剝繭”之法的精髓。

終於,當月色滿了湖麵之時。

蘇昊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

他終於使用“抽絲剝繭“之法找出了天殘決武士段的兩個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