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及其改善措施(1 / 2)

淺議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及其改善措施

前沿

作者:韓國麗 蘇莉婭 郭偉世

一、我國收入分配現存問題

收入分配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表明經濟運行的整體平衡性。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存在一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麵:

(一)總體上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通常我們用基尼係數來衡量居民間收入差距。根據國際標準,基尼係數小於0.2,為收入過於平均;0.2-0.3之間為比較平均;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於0.5時差距懸殊。2013年我國的基尼係數為0.473,自2003年到2013年,我國的基尼係數始終高於國際標準0.44,盡管在2008年達到峰值0.491後,基尼係數逐年下降,但仍超過了國際警戒線,這說明我國始終存在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二)城鄉收入差距過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9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55元,城鎮居民收入基本上是農村居民的三倍。而這種收入上的差距也體現在了消費上,2013年我國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5%,而農村為37.7%,農村比城市高出2.7個百分點,說明農村居民用於食品消費支出的資金較多,自身收入較少。而2012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現金消費支出為16674.3元,農村居民僅為5414.5元,城市人均消費是農村的三倍,從中反映出城鄉消費水平的差異。

(三)企業高管收入過高

2014年5月27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1474元,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32706元。同年萬科集團公布的企業年報中,董事會主席王石2013年稅後年薪為904萬元,是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的175倍,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5倍。2012年,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為63.61萬元,約為2012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可見,近年來企業高管收入過高,與普通職工的收入差距也過大。

(四)不同行業間存在收入差距

2013年,國家統計局對不同崗位的工資情況進行了調查,其中涉及了16個單位,82家法人企業。調查顯示,全部被調查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5676元。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平均收入最高,分別為93044元和86059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緊隨其後,就業人員平均收入為68040元、658378元。相對於收入如此高的行業,住宿和餐飲業及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收入最低,僅為32236元、35868元。製造業,建築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就業人員收入也不及平均工資。由此得見,我國行業間的收入差距也比較大。

二、原因

(一)未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造成收入差距

我國一直追求橄欖形或者U形的收入分配結構,但目前,我國的收入分配結構趨向於金字塔形,未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是造成收入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當前,我國經濟尚處於轉軌期,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和結構的完善需要一定時間的緩衝,正是由於處在這一緩衝期,各項調節存在遲滯性造成我國收入分配的現狀短期內無法根本改變,進而形成“馬太效應”,導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二)城鄉間的產業結構差異造成城鄉收入差距

盡管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已經包含多種產業,但農業在其經濟結構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由於第一產業與二、三產業的產品收入需求彈性不同,農產品的收入需求彈性通常小於其他產品的收入需求彈性,因此農業的發展要慢於二、三產業,所以,農民收入增長速度也將慢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最終導致農民的收入水平與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相比逐漸拉大。

(三)薪資決定機製不同導致企業高管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