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群雄逐鹿,烽煙四起,天下大亂。
卻說後唐末年,潞王李從珂僥幸哭得帝位,卻又治國無能,在位期間,搜刮行賞,沉溺酒色,致使國事敗壞,民怨沸騰。清泰三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造反,在以割讓“燕雲十六州”獲得契丹軍事援助後,勢如破竹,銳不可擋,後唐守將聞風喪膽,紛紛投降,同年潤十一月,後晉大軍進逼京師洛陽。消息傳至皇宮,李從珂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仰天長歎,攜帶劉皇後和次子李重美等一家老小,懷揣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意欲自*焚殉國。
點火之際,劉皇後回顧宮殿,見皇宮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對李從珂說:“陛下,我等就要葬身火海,難道還留著這宮室讓賊軍來享受麼,不如一把火也把它燒了?”
李從珂然之,可兒子李重美卻勸阻說:“母後,不可,石賊入都後,必不露坐,皇宮一毀,他定大興土木,重建宮殿。那時,又要勞苦天下百姓,取怨身後,讓它去吧。”
李從珂聽聞,感慨道:“美兒,你如此宅心仁厚,如把天下交給你,你一定會是個好皇帝,可惜父皇荒唐四年,致使國滅家亡,追悔莫及。如今朕將傳國玉璽交給你,你逃命去吧,說不定今後你能複國報仇。”
說著,李從珂從懷中取出傳國玉璽,交給李重美。李重美接過玉璽,跪倒泣道:“父皇、母後以身殉國,兒臣豈會苟且偷生,複國報仇乃未知之數,我願隨雙親赴死,伺候左右,請父皇成全。”
李從珂、劉皇後聽後,潸然淚下,三人哭成一團。李從珂道:“罷了,罷了,我們一家共赴黃泉,也不寂寞。”
乃命軍士隻在玄武門樓下堆積柴草,點火焚燒。不一會兒,火勢上卷,玄武樓崩,李從珂等全部葬身火海,後唐遂亡。
不久,洛陽城破,石敬瑭如願入城,進至皇宮,聽聞末帝李從珂懷揣傳國玉璽自*焚身死,大驚失色,忙親率二子石重信、石重義及一眾親信飛奔至玄武樓,找尋傳國玉璽。然而,查遍玄武樓每一片瓦礫,卻不見玉璽蹤跡。石敬瑭失望不已,急躁不安,當即下旨,命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楊光遠率人搜皇宮,東都巡檢張從賓搜洛陽,旨意要求就是拆掉整座皇宮、翻遍洛陽全城,也務必要找到傳國玉璽。
當日深夜,楊光遠、張從賓惶惶來報,說傳國玉璽搜檢無果,不知所終。石敬瑭聞言龍顏大怒,喝道:“兩個廢物,留你們何用,來人,拉出去砍了。”
一旁的石重信、石重義見父親發如此雷霆大怒,甚是不解,忙勸道:“父皇息怒,父皇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何必為了區區玉石而動怒傷身,如今天下初定,人心未穩,因小事而殺大臣,恐引起非議,請父皇三思。”
石敬瑭怒道:“區區玉石?你懂什麼!”
石重信道:“兒臣妄言,難道這玉石有什麼稀奇之處,還請父皇示下。”
石敬瑭餘怒未消,見楊光遠、張從賓跪倒在地,戰戰栗栗,哭求饒命,乃道:“還不退下!”
楊光遠、張從賓唯唯而退。
石敬瑭環顧四周,屏退左右,歎道:“信兒、義兒,為父稱臣以事小兒,割土以媚契丹,受奇恥大辱,獲千古罵名,苦心積慮,經營半生,你們以為為父是圖謀皇帝這個位子麼?”
石重信道:“皇帝之位,九五至尊,除了皇位,還有什麼能讓父皇如此委曲求全?”
石敬瑭冷笑道:“兒皇帝也是九五至尊麼?”
石重信道:“當初晉陽起兵,我軍勢小,唐軍勢大,父皇為借助契丹兵力,忍辱負重,以兒皇帝自稱,實乃權宜之計,不必耿耿於懷,過於自責。”
石敬瑭道;“忍辱負重是真,耿耿於懷是假,什麼兒皇帝、父皇帝,於朕並不打緊,這些年來,為父之所以苦心經營,謀取洛陽,非為皇位,另有它圖。”
石重義道:“難倒父皇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傳國玉璽。”
石敬瑭道:“不錯,本以為這次能得償所願,沒想到奮鬥多年,竟然還是大失所望,叫為父如何對得起石家的列祖列宗?”
石重信道:“父皇言重了,父皇如今稱帝建國,足可光宗耀祖,列祖列宗當以父皇為榮才是。”
石敬瑭歎道:“要是平常人家,稱帝建國足可告慰祖宗,然而我們石家先祖有遺訓,不求富可敵國,隻求靈石傳家,不求君臨天下,隻求玉璽傍身。無論麵臨多大的困難,都要保管好靈石,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得到玉璽。所以我們石家世世代代,皆以此為使命,隻可惜曆代先祖,雖殫精竭慮,卻都一無所獲。盡管你祖父石紹雍武功蓋世,以家傳絕學‘靈石神掌’稱雄江湖,最終也功敗垂成,鬱鬱而終。為父立誓要完成家族使命,才忍人之所不忍,稱兒稱臣,割土割心,裝瘋賣傻,起兵造反。如今皇帝寶位已坐,可傳國玉璽未得,叫為父如何甘心!”
石重義道:“靈石,什麼靈石,它和傳國玉璽有什麼關係?”
石敬瑭道:“說來話長,這是我們石家的不傳之秘,如今你們都已成年,也該讓你們知道了。你們可知我們石家為何姓石麼?”
石重信、石重義皆搖頭,表示不知。
石敬瑭接著道:“不隻是你們不知,恐怕天下之人皆不知。我們的先祖名叫黃麟,乃是女媧上神座下的五大神獸之一,追隨女媧練炁修道多年,頗有神通。後五大神獸之一的青龍作惡,用盤古巨斧砍破蒼天,致使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女媧憐憫世人,降服青龍,煉石補天,力竭身死,涅槃之際,為防止其他四獸效仿青龍之事,乃力藏四獸法力。四獸遂成為凡人,其中就包括先祖黃麟。”
石重信道:“我們的先祖姓黃,為何我們姓石?”
石敬瑭道:“女媧涅槃之後,先祖黃麟成為凡人,攜帶女媧遺贈的五色靈石離開竹山,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以五色靈石為傳家之寶,以練炁修道為興家之業,隻是因為法力被力藏,練炁修道收效甚微,但五色靈石卻代代相傳,傳至戰國時期,不幸遺失,下落不明。直至秦漢時期,我們的祖先中出了一位奇人,名曰黃石,他武功精深,通曉炁道,創立‘靈石神掌’,被後人尊稱黃石公。經他多方打聽,終於得知我們石家丟失的五色靈石就是傳國玉璽。可傳國玉璽當時就被視為天下重寶、國之神器,曆代帝王都奉為奇珍,將之藏於深宮。黃石公多次潛入秦宮,都無功而返。當時正值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黃石公想借助他推翻嬴政,奪回靈石,可自己年老,乃授《太公兵法》於張良,讓其以傳國玉璽為交換條件,襄助劉邦奪取天下,後劉邦推翻暴秦,滅掉西楚,建立大漢,卻食言而肥,不願交出玉璽,並對張良起猜疑之心。張良心灰意冷,又無顏麵對黃石公,乃辭官歸隱,隨赤鬆子雲遊四方,不知所終。黃石公得知自己計劃失敗,鬱鬱而終,臨終前囑托子孫,務必奪回靈石,並讓子孫由黃姓改為石姓,以示子子孫孫,代代銘記。這就是我們我什麼姓石的緣由。”
石重信道:“按父皇所說,五色靈石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就是五色靈石,那五色靈石是怎麼成為傳國玉璽的?”
石敬瑭道:“據黃石公說,當年我們的先祖攜五色靈石在湖北荊山練炁修道,因急於求成,而走火入魔,瘋癲失性,將靈石遺落在荊山之上,當時匠人汴和正入山尋玉,乃取而竊去,獻給楚王,楚王名之曰‘和氏之璧’。後和氏璧幾經輾轉,流入趙國。秦王政十九年,秦滅趙,得和氏璧,命玉工將和氏璧雕琢成皇帝玉璽,正麵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以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五色靈石遂成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