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手如何著手印章收藏(1 / 1)

新手如何著手印章收藏

書畫文化

作者:木匠

印章,又稱“印信”,或為信用的證明,或為權力的象征。我國的印章曆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其間有兩座高峰,一是秦漢古璽印,二是明清流派印。秦漢就不說了,元代王冕以花乳石刻印,開了文人用印的先河。繼而明代中後期,文彭、何震等文人書畫家,以柔而易刻的青田石為載體,自篆自刻,寄托情懷,拉開了流派篆刻的序幕,使之發展成一門獨立的藝術品。明清兩代直至民國時期,印家輩出,流派紛呈,尤以丁敬為首的“西泠八家”、以鄧石如為代表的“皖派”最為有名。

到了民國時期,印壇大家輩出,印章收藏之風也盛極一時,名家每創作一方印,都會被收藏家追尋關注,特別是“西泠八家”的印章,300年來流傳稀少,今天都成了拍賣會上的亮點,吸引各路藏家爭搶。

但是“文革”對傳統文化的破壞極大,印章也在劫難逃。在“破四舊”的喧鬧中,金文、大小篆、鳥蟲篆等都被視為“四舊”,遭掃蕩。“文革”後,內地的印章收藏已日漸式微,交易清淡。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大量明清名家印章及名貴珍稀印石被廉價出口,一般標價僅數十元,甚至整箱均價幾元幾角的都有。那時低價出售的田黃,放到現在都可以賣到幾百萬元的高價。如今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火熱與收藏品類的細分挖掘,印章、篆刻這門古老的藝術又煥發出活力。那麼為作為一個新手,又該如何著手印章的收藏呢?

收藏印章不僅要看石頭,還要看印文。印章收藏一直朝著兩個方向伸展。一是藏印,即著眼於印章篆刻的金石美、邊款詩文的滄桑美、閑情趣語的印文美。二是藏石,即著眼於印章石料優與劣,尤以田黃石、雞血石為貴,

先說藏印。名家手筆當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手工精細老到,就算是無名氏製作的,價值也不會低。很多藏家本身就是書畫名家,他們收藏印章,更多是為研究古文篆刻,所以著眼點通常在其藝術表現手法上,如書法、章法、刀法,以及印文的內容上。再說藏石,現在很多藏家都習慣從自己喜歡的石頭入手。田黃石、芙蓉石、雞血石、高山瑪瑙,隻要是自己喜歡的就有收藏的欲望。印章石料品種不少,它們中有很多本身就極具收藏價值。但就印章收藏來說,似更應強調印章的藝術性。

再有,收藏印章還是應當注重感覺,老印章,或者是有點年份,比如說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印章肯定會有歲月的痕跡,即有所謂自然包漿,也就是摩擦、把玩、使用的痕跡。新做舊的,通常顏色均勻、死板、不自然、不耐看,購買時一定要留心觀察。另外,對於印章收藏者來說,最好能識篆,不識篆會給收藏帶來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