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樂公司的財務故事
品牌的財務故事
作者:談多嬌 陳沛熙 付政銳
一、百事可樂公司的品牌故事
百事可樂(Pepsi-Cola)公司是美國一家享譽全球的跨國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之一,百事可樂憑借115億美元的品牌價值在全球領先的市場谘詢機構Millward Brown(明略行)評選出的2014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百強排行榜排名第88位。
1894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伯恩市,藥劑師科爾貝·布萊德漢姆(Caleb Bradham)在配製有助於消化的藥劑時,意外地發現其中一種黑色飲料深受顧客喜愛,其成分是碳酸水、糖、香草、某種稀罕的油、胃蛋白酶和可可豆。他由此得到啟發,試製了一種碳酸飲料,取名為“布萊德飲料(Brad’s Drink)”。1898年,布萊德漢姆將其易名為“百事可樂(Pepsi-Cola)”。1902年,布萊德漢姆創建了洛夫特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1941年改名為百事可樂股份公司,1965年改為百事可樂公司。
100多年來,百事可樂在喧囂、紛亂、競爭的氛圍中,隨著時代的步伐與美國及至全世界一起成長、壯大。百事可樂合並弗裏托—萊公司,收購必勝客、肯德基、塔可鍾等餐飲集團,成為一家食品與飲料公司。1997年,百事可樂將肯德基等餐飲企業分離,又收購了世界著名的桂格公司,多元化發展休閑食品與飲料業務。在全球廣闊的飲料市場上,百事可樂與先於其12年問世的可口可樂並駕齊驅、鼎分天下。
作為軟飲料的“千年老二”,百事可樂的理念是“渴望無限”,倡導年輕人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寓意對年輕人而言機會和理想是無限的,他們可以盡情地遐想和追求。本文以百事可樂公司2010—2013年四份年報來解讀百事可樂公司如何在遐想中盡情追求自己的理想,並走出一條有別於可口可樂公司的道路。
二、百事可樂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
(一)輕資產化去繁冗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2010—2013年百事可樂公司賬麵資產分別為682、729、746和775億美元,資產規模逐年穩定小幅增加。在資產構成中,固定資產淨額占全部資產的比重逐年下降,分別為28%、27%、26%、24%;而流動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重則逐年上升,分別為26%、24%、25%、29%。資產結構的變化體現了百事可樂所選擇的是一條國際上較為流行的輕資產化道路。事實上,百事可樂在過去“繁冗”的十多年中,大刀闊斧地減少資產密集度,先後剝離了肯德基、必勝客、貝爾三明治等公司,並通過“康百聯盟”將灌裝業務轉到康師傅飲品,成為品牌的持有者而握住“微笑曲線”的兩端——品牌推廣和研發,並且繼續強化食品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和食品公司之一,百事可樂擁有20多個年銷售額10億美元以上的品牌,這些品牌的產品源源不斷地為百事可樂公司帶來巨額營收。2010—2013財年,百事可樂公司的收入分別為578、665、655和664億美元。受惠於上調產品價格、提振銷量以及削減成本的因素,百事可樂的淨利潤也較為可觀,2010—2013財年,百事可樂公司的淨利潤分別為63、64、62和67億美元。無論從營收還是盈利上看,2012年都是百事可樂業績的一個拐點。這一年,百事在全球範圍內裁員3%,以節省開支。更重要的是,百事推出被質疑為變相漲價的“瘦身”版係列飲料,強力拉動了利潤的增長。
由於百事公司的零食和飲料業務都是快消品類,這類業務性質決定了公司容易吸收零售人流並形成強健的現金流。2010—2013財年,百事可樂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高達60、40、63、94億美元,超過了同期淨利潤數字,說明該公司的利潤“含金量”極高。其中,運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淨額增長迅速,2013年度已接近100億美元,大大超過了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的現金流出淨額。
(二)重債務率高杠杆
2010—2013財年百事可樂公司的流動比率分別為1.1、1.0、1.1和1.24,這是一種較為激進的財務安排。一般企業流動比率低於2,意味著可能麵臨償還短期債務的困難,但百事可樂作為一家快消品公司,具有強大的銷售渠道,銷售回款速度很快,能夠產生充足的營運現金流,保證按期償還流動負債。加之公司盈利能力較強,快速產生的利潤足以保證公司的短期還債能力。2010—2013財年百事可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9%、72%、70%和69%,大大高於其競爭對手可口可樂。更高的資產負債率雖然會產生更大的財務杠杆效應,創造更高的股權回報率,但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這也是巴菲特選擇可口可樂而放棄百事可樂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