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理論探索
作者:於孛
2011年是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產業項目攻堅戰的第一年,作為項目建設及產業發展的有效平台和載體,黑龍江省高起點規劃、強力推進重點產業園區建設,搞好配套服務,完善基礎設施功能,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產業承載能力。當前,黑龍江省重點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態勢良好,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園區規劃日趨完善,落地項目成倍增長,資金投入大幅增加,拉動經濟增長作用明顯增強,但還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尚未形成統一規劃以及管理體係不理順等問題。對此,結合省情,抓住產業園區建設過程中的幾個突出問題,借鑒先進省(市)經驗,提出對策建議。
一、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全省產業園區數量偏多、規模偏小,沒有真正形成產業集群。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共有各類開發區169個,其中,國務院批準設立的開發區11個,經國家批準的省級開發區25個。事實上,全省各類開發區數量還要更多。地方和部門都把產業園區建設作為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作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途徑,紛紛建立屬於自己的園區。縱觀全省,大小園區建設不僅過多而且過於分散,造成產業園區經濟規模過小,難以實現生產要素優化配置,難以發揮產業集聚作用。據省商務廳統計,全省開發區中,GDP超過300億元的隻有哈爾濱高新區和大慶高新區。2010年,全省開發區GDP總量是4022億元,不及蘇州兩個產業園區之和,而廣東省僅一個廣州經濟開發區GDP就達3425億元。
(二)全省產業園區建設標準低,配套設施尚不完善。經比較,黑龍江省重點產業園區投資強度、基礎設施投資遠遠低於國內先進產業園區水平。以哈爾濱高新區為例,2010年實際投資強度為50億元/平方公裏,而上海張江高新開發區是160億元/平方公裏。截至2010年,哈爾濱高新開發區基礎設施投入約12億元/平方公裏,其投資強度、基礎設施投資在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建設中處於領先地位,大慶市16個工業園區規劃麵積688平方公裏,開發83平方公裏,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9億元,省內大多數開發區基礎設施投資在8000萬元至1億元/平方公裏,這與國內先進產業園區比標準很低。據查證,蘇州工業園區初期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400億元,集中建設了自來水廠、汙水處理廠、燃氣廠、集中供熱廠等,實現高水準的“九通一平”。
(三)全省產業園區建設的土地、資金等要素製約問題比較突出。縱觀全省,地方政府、園區都麵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園區建設資金、企業資金緊缺等問題。哈爾濱開發區、大慶高新區、利民開發區等批準規劃的土地早已建設開發完畢,急需擴區。與此同時,一些產業園區土地資源浪費驚人,一些引入的企業“圈地”,目的就是奔著廉價的土地資源而來。多數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資金緊缺,園區內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資金矛盾突出,融資困難;有的園區引入的企業處於產業鏈低端、生產方式粗放,市場一變化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對企業生產經營造成一定壓力;開發區所在地方財政可支配財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四)全省產業園區現行的管理體製不理順、管理權限弱化,管理條例難以出台。在開發區的管理上,目前沒有統一的模式,多數開發區是由當地政府設立管委會進行開發建設管理,也有的由其他部門代管。有些管理權、審批權沒有完全下放或委托,特別是中、省直部門如土地、工商、質監、稅務等管理權限的委托或授理更是無法到位,導致開發區管理和協調難度加大。高新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園區現有管理體製國家是由科技部、商務部分別管理,省裏相應由科技廳、商務廳負責。由於省商務廳在征求各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時,各部門為了各自的利益,始終不能達成統一意見。因此至今沒有完成對 “黑龍江省開發區條例”的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