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慢性腎衰竭高磷血症的臨床觀察
臨床研究
作者:肖豔紅 陳彪
[摘要] 目的 觀察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HD+HP)對慢性腎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磷代謝的治療效果。 方法 慢性腎衰竭伴高磷血症患者60例,分為HD組和HD+HP組。分別給予相應治療,觀察療效。治療前後抽取靜脈血測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鈣(Ca2+)、血磷(P3+)及血甲狀旁腺素(iPTH)等指標,比較各指標治療前後變化。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後全身皮膚瘙癢、骨痛、食欲症狀均有改善,而HD+HP組臨床症狀較HD組改善明顯。兩組病人治療前與治療後BUN、Scr均明顯下降(P 0.05)。兩組二氧化碳結合力均明顯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 0.05)。血鈣升高,有顯著性差異(P 0.05)。兩組二氧化碳結合力治療後均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血鈣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磷血症是慢性腎髒病(CKD)的一個重要病理現象,尤其是持續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磷水平更高[3]。高血磷可刺激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刺激甲狀旁腺細胞增生,引起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維生素D代謝障礙、腎性骨營養不良、加重腎性貧血等。近年更有研究發現高血磷使鈣磷乘積增高,增加轉移性鈣化的發生,鈣磷可沉積在心血管、腎等軟組織,誘發冠狀動脈、頸動脈及心髒瓣膜鈣化等病變,成為終末期腎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4]。血磷每上升0.32 mmol/L,相對死亡危險性增加6%[4]。所以,控製慢性腎衰竭患者高磷血症,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關鍵。然而,如何控製高磷血症仍然是一個難題。據陳香美院士透露,我國血液透析慢性腎髒病患者的血磷達標率僅為13.1%。
根據國際權威的KDIGO指南(腎髒病改善全球預後)要求,CKD3-5期患者血磷應盡可能控製在正常範圍。基礎治療包括:1)通過飲食控製磷的攝入量是最基本的措施。每天控製在800~1000 mg,以減少腸道磷的吸收,但透析患者的蛋白質消耗過多,對蛋白質需求相對增加,嚴格飲食控製,會造成營養不良,通過限製磷的攝入量控製高血磷的效果有限[5]。2)使用磷結合劑是目前臨床上最主要的方法。含鋁製劑可有效控製高磷血症,但鋁在體內蓄積,可引起癡呆、貧血、骨病等。含鈣結合劑如碳酸鈣可作為一線磷結合劑使用,但結合1 mmol/L磷需要2.02 mmol/L碳酸鈣,劑量較大,約1/3患者可發生高鈣血症。長期高鈣血症會增加血管鈣化幾率,直接導致CKD患者病殘率、死亡率增高,且不能使高磷血症得到理想長期控製[7]。3)血液透析對磷的清除很有限。由於進入體內的磷對絕大多數存在於人體細胞內,磷從細胞內向細胞外轉移慢,每次血液透析僅能清除800 mg磷。無論使用高通量透析膜還是低通透量透析膜,對血磷的清除沒有明顯差異[6]。每周3次,每次4 h的普通血液透析對血磷的清除不充分,延長透析或增加透析頻率可增加血磷的清除,但患者很難接受長時間的透析。血液透析隻允許分子量為1.5萬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通過,如尿素氮和肌酐、尿酸等。高通量透析器增加了中、大分子物質清除,但蛋白結合毒素清除率仍很低。而血液灌流器對中、大分子毒素及蛋白結合毒素清除作用明顯,如β2微球蛋白、甲狀旁腺素等這些多肽類中分子物質或細胞因子。本組資料表明,HD+HP組對尿素氮、肌酐清除與HD組比較無顯著差異,對甲狀旁腺素、血磷清除較HD組有顯著差異,且全身瘙癢、骨痛症狀改善較明顯,說明HD+HP治療慢性腎衰竭高磷血症患者有明顯效果,且血鈣不升高。其機製可能與HP吸附FGF-23,降低iPTH,降低血磷有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