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支持青年作家的成長(1 / 1)

支持青年作家的成長

卷首語

作者:鐵凝

我們正逢一個偉大的時代,古老的中國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一切都在熱烈地向著未來綻放。生活形態的千差萬別、技術與媒介的迅猛發展、觀念和意識的交流碰撞,為文化和文學的發展敞開了遼闊的天地。時代在給予我們最慷慨、最豐厚的饋贈的同時,也對這個時代的作家構成了全麵的考驗和挑戰。青年們最敏銳地感應著時代的變化和人們精神需求的豐富擴展,他們最活躍、最熱情,富於充沛的探索激情和大膽的創新精神。但不管是年長還是年輕的作家,麵對這個時代,都需要更踏實、更沉著,甚至更沉靜,需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需要踏踏實實地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像耕耘者對土地深深地彎下腰去那樣,向生活深深地彎下腰去,在人民生活的大地上找到自己的創造之路,是一個作家的畢生功課。

支持青年作家的成長,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的百年大計;營造有利於更多青年人才成長的文學生態,是中國作家協會的重要工作。新世紀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中國作協采取一係列措施,加強對青年作家的培養,包括在魯院開設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和其他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大力吸收青年作家入會,在重點作品扶持工程中向青年作家傾斜等等。包括《民族文學》在內的全國各文學期刊多年來在發現和推出文學新人方麵傾注了大量的精力,是青年作家成長的重要平台。同時,我們也高興地看到,隨著網絡的發展,正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對文學的熱愛化為書寫和創造。龔自珍曾經滿懷期望地寫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說,現在正是年輕的文學人才不拘一格大量湧現、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我們這些曾經的青年,最應該做的事就是以“新鬆恨不高千尺”的熱情幫助現在的青年,支持他們的探索,理解他們的創造,幫助他們中那些優秀者更快地被更多的人所認識。

(在少數民族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