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積極心態可增強免疫力
方法103優化性格可提高免疫力
性格有相對的穩定性,體現著人的一種傾向性的個性特征。由於各人成長環境以及基因、遺傳因素的差異等等,每個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性格。性格一旦形成,將左右人的思維、行為方式,也與人的健康關係密切。有些人受先天遺傳和後天生活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有別於正常人的性格特征,如性情急躁、缺乏耐性;妒賢嫉能、心胸狹隘;易激動、愛發怒、疑心重等,常罹患種種疾病。
不良性格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麵的。它可以對人的大腦、內髒及其它部位產生危害。例如,憂鬱時大腦過度抑製,造成免疫功能失調,從而引起營養性功能紊亂,使人體虛弱早衰;發怒時,胃的出口處肌肉驟然收縮,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甚至造成器質性損傷;憤怒和痛苦的情緒可使人的交感神經極度興奮,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進而導致高血壓和心髒病;性格內向、憂鬱、消沉、多慮的人容易患潰瘍病、神經官能症、哮喘病、癌症、便秘等病症;愛嫉妒的人容易患急性胃炎和出現頭痛、食欲減退、失眠多夢等症狀;喜怒無常、憂鬱多慮的性格在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有人說這種性格易罹患精神病。相反,性格開朗、活潑樂觀、心直口快、不違心說話辦事的人,不易患精神病,也不容易患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痊愈得也快。性格的不同也影響著疾病的變化,高血壓、冠心病會因患者性格急躁、容易激動而加劇,也能因心境平和、情緒穩定而好轉。胃潰瘍病會由於患者性格憂鬱、焦慮而使疼痛加劇甚至有惡變的可能;而性格樂觀開朗的人即使得了胃潰瘍,經積極治療康複也較快。性格脆弱者會因一次精神上的打擊而發生精神病;而性格堅強、凡事處之泰然者則不易生病。
可見,性格與人的健康關係是密切的。作為不良性格者,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性格對自身的危害性,要有自知之明,重視良好性格的培養,這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應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看問題、思考問題要從大處著眼,寬以待人,大度處事,不鑽牛角尖。再次,注意在平時從事各種體育、交友、旅遊、娛樂等活動,從而培養樂觀的情緒和豁達的性格。從醫學角度看,良好性格對機體免疫力的提高有好處。
方法104快快樂樂能提高免疫力
每天快快樂樂、心情舒暢,包你辦事稱心如意、身體健健康康。當然,你的機體免疫力就高。要想快樂的生活,你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明白一個道理
即要明白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物質生活基本有保障之後,不論是誰,精神生活變得格外重要,換句簡單的話講,就是開心最重要!
在評價生活質量的各項指標中,比富裕更為重要的指標是心情愉快。事實證明,富裕程度與開心程度並不一定成正比,所謂“皇宮裏也有人天天哭,山溝裏也有人天天笑”。
口袋裏錢再多,家庭不和睦,整天生氣,也談不上生活質量高。不信可以想想,為什麼經濟越發達離婚的人越多?為什麼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而開心程度提高並不快,有些人反而覺得活得煩和累。
二、記住兩個重要
一是“看法”更重要!就世界上所有問題而言,對問題的看法遠遠比問題本身重要。一個人開不開心說到底是怎麼看或從哪個角度看問題。一件事情擺在你麵前,應該怎麼看呢?正確的方法是這樣兩句:對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要積極地去看,對遇到的一切問題都要樂觀地對待。二是“兩看”
很重要!我要大力推薦和倡導這兩句老話:工作上要向高處看,生活上要向低處看。這不僅是一種正確的人生態度,而且是重要的養身之道,更確切地講是養心之道。隻要堅持這兩看,就會工作蒸蒸日上,生活天天快樂。
三、會說三句話
1、第一句:算了!即對一個無法改變的既成事實的最好辦法,就是接受這個事實。
2、第二句:不要緊!
3、第三句:一切不如意會過去的!即要堅信天不會總是陰的。
四、堅持四項原則
1、“過好每一天”的原則。
2、“地球上你是惟一的你”的原則,不攀比,記住
“模仿是無知,嫉妒是自殺”。
3、“永不計較小事”的原則。
4、“立即停止損失”的原則,每生一次氣就是再一次的損失。
五、善於做五件事
1、善於計算:就是要多計算幸福和多計算自己做對的事情。
2、善於交流:就是要多參加社區活動,多交朋友。
3、善於學習:21世界是學習型的世紀。當代人,不分年齡,不分國籍,不分種族,都要努力學習。
4、善於幫助人:就是要助人為樂。
5、善於照鏡子:因為人生就像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充滿陽光的心態。
隻要你切實可行地做到以上一理二要、三句話、四堅持、五善於,你的生活天空就會是一片晴朗,你的健康就是100分!
方法105控製情緒可增強免疫力
生活中,一旦饑腸轆轆,隻需及時進補,饑餓狀態便很快解除。而人們對另一種比缺乏食物更難受的心靈空虛、百無聊賴、精神不振的不健康狀態,卻一時難以擺脫。這也是一種饑餓,醫學專家們稱之為情緒饑餓。
情緒饑餓既然是一種不健康狀態,自然會影響人的精神健康。因此,我們必須設法擺脫情緒饑餓,使思維正常運作,不致受阻。一般說來,情緒饑餓與人的生活富足與否有很大關係,清貧者由於整日為油鹽柴米操勞,思想有所寄托,不致缺少情緒體驗。情緒饑餓常產生在生活富足、閑散舒適、無所追求的人群之中,他們無憂無慮,不思進取,活力日減、情感麻木,久而久之,心情抑鬱,煩惱上門,疾病纏身,歡樂遠去。
怎樣才能擺脫情緒饑餓呢?最好是盡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躍上新的台階;二是關心他人,與親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對心靈的一次大撼動,它會使人頭腦清醒,心胸開闊;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樂善好施,為子孫後代造福;四是業餘學會一門藝術,無論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集郵藏幣,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產生新的追求,到你的所愛之中尋找樂趣;五是感到無所事事時,可以看看電視,讀讀書報,聽聽音樂,迫使自己進入思維狀態,繼而產生喜怒哀樂諸多情緒。這樣,你便活得充實,思維便趨活躍,不致心靈空虛,你便有了擺脫情緒饑餓的精神
“營養品”。
要想擺脫情緒饑餓,那就要學會控製情緒。從中醫角度有以下兩點預防措施。一是養“心”。此“心”之含義,不僅是指心髒,還包括了大腦之精神活動。中醫認為“心”
是人體最重要的,能統治其他髒腑的生理活動,“心”有病時則影響到其他髒腑發病。故而思想上要清靜少欲,心情要安定,勿過度疲勞。保持心理穩定,則疾病無從發生。二是調和七情。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七情應調和,不宜太過,七情太過就危害身體,發生疾病。憤怒、抑鬱、過度思慮、極端恐懼和悲痛都是非常有害的情緒。進入老年期的患者更要注意調和情誌,可以根據自己以往的愛好來培養各種情趣,以愉悅心情,如學畫習書法,種花養鳥,對坐下棋,散步觀景,圍爐清茶,欣賞音樂等等,亦可在自己喜愛的工作中獲得樂趣。
方法106遠離心理疲勞可提高免疫力
近半個世紀以來,高血壓、冠心病及腫瘤等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較為複雜,但一般與精神心理、社會環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在一份報告中稱:“工作緊張是威脅許多在職人員健康的因素”。
心理疲勞正在成為現代社會、現代人的“隱形殺手”。
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複的心理刺激及惡劣情緒影響逐漸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長年累月,在心理上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在精神上會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發多種心身疾患,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機體免疫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諸多偏頭痛、蕁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疾病。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呢?下列八種方法值得一試:
一、健康的開懷大笑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種愉快的發泄方法;
二、高談闊論會使血壓升高,聽別人說話同樣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三、放慢生活節奏,把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四、沉著冷靜地處理各種複雜問題,有助於舒緩緊張壓力;
五、做錯了事,要想到誰都有可能犯錯誤,不要耿耿於懷。
六、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不”;
七、夜深人靜時,悄悄地講一些隻給自己聽的話,然後酣然如夢;
八、遇到困難時,堅信“車到山前必有路”。
方法107自我保護生理機製能提高免疫力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心理上都會形成一套自我保護的生理機製,它使我們敏感而脆弱的心理能夠由此更堅強一些,能夠對危機和挫折有所防禦,有所淡化,從而得到自我解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心理自我保護機製普遍存在於人的心理活動中,其功能類似生理上的免疫係統。當人們由於某種原因將要或已經陷入緊張焦慮狀態時,就可借助心理自我保護機製來減輕或免除內心的不安與痛苦以更好地適應生活。常見的自我保護機製有潛抑、合理化(文飾法)、仿同、投射、反向作用、軀體化、置換、幻想、以及補償和升華。
一、潛抑: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動機壓抑下去。雖然這些欲望、情感和動機設有消失,但人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會為此而緊張焦慮了。例如,某一女生近來經常與一男生在一起,於是傳言四起,同學們都說他倆在談戀愛,該女生聽了深感冤枉。其實,她內心深處未必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願望,但她理智上卻無法接受“他倆在談戀愛”這一現實,於是就將這種動機潛抑了。
二、合理化(文飾法):當人的動機或行為不被社會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時,為了減輕因動機衝突或失敗挫折所產生的緊張和焦慮而找一些表麵上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為自己辯護以自圓其說,當然這些理由是經不起推敲的,並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時候可起到心理保護作用。
三、仿同:是把別人的欲望、個性特點不自覺地吸收成為己有,並表現出來。被仿同對象總是仿同者尊敬的人或喜愛的行為特征,通過仿同來緩解個人的痛苦或焦慮,同時可借以分享他人成功的快樂。
四、投射:是把自己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意念、欲望轉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並斷言別人有此動機,以免除自我責備之苦。但是習慣於以投射來維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會影響對自己的真正了解,也會影響與別人交往,因此,要恰當應用投射保護機製。
五、反向:是指一個人內心有一種動機或衝動,承認了會引起不安,結果反而表現出相反的動機或衝動。一般情況下,個人行為的方向與其動機方向是一致的。但有時也會表現出“形左實右”的現象。如有的病人十分關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別人麵前反而故作無所謂的姿態。
六、軀體化:是把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症狀從而減輕心理緊張。例如,常有神經衰弱的病人否認自己思維方式上的問題,而強調內心的緊張是由於身體衰弱或失眠造成的。
七、置換:是把對某一事物的願望或情緒不自覺的轉換到另一事物上。例如,在學校被人瞧不起的學生,常把對同學和老師的怨氣轉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靜心情。
八、幻想:當遇到無力解決的問題時,把自己置於一種脫離現實的想象境界,企圖以非現實的虛構方式來應對挫折從而獲得心理平衡,這種保護機製常被弱小者所用。
九、補償:是指個人所追求的目標、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為過失而遭失敗時,選擇其他能獲得成功的活動來代替,借以彌補因失敗而喪失的自尊與自信。
十、升華:把在現實中無法得到滿足的願望,以某種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方式獲得滿足。例如攻擊性的願望不能隨處亂用,但可能從打球或射門中得到滿足。
自我保護機製一般是無意識地發生作用的,但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使用一下,就可以使人在一種新的角色下相對輕鬆地生活。盡管它有自欺的一麵,但它確實是一種心理自我維護的武器,對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希望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能用好自我保護機製。
方法108遠離抑鬱能提高免疫力
曾紅透半邊天的香港著名藝人張國榮突然在4月1日的傍晚跳樓自殺,其中人們爭議最大的是他的自殺原因,各媒體的報道也圍繞這個重點炒得沸沸揚揚,但了解他的男友卻堅持認為,張國榮患了抑鬱症,以前曾經自殺未遂。
抑鬱症不僅表現為心情鬱悶,而且也會出現失眠和腸胃不適等症狀。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根據國際研究,抑鬱障礙的發病率為5%—10%,我國抑鬱障礙20世紀90年代初的發病率是1.5%。診斷抑鬱症並不困難,抑鬱症的具體表現有:心情抑鬱、失去興趣和快樂感、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總想不高興的事、思維和反應遲鈍、自責自罪、工作學習和創造能力明顯減退,嚴重時可以有自殺的想法和行為。但許多病人的表現並不典型,作為核心的抑鬱症狀往往隱藏於其他心理和軀體的症狀中,含而不露,因而容易導致醫生誤診、誤治,甚至釀成嚴重後果。
必須一提的是,多數抑鬱症患者還伴有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疼痛、乏力、胃部不適、食欲欠佳、心慌氣急,以及各個係統的症狀。隱匿性抑鬱症患者往往沒有情緒低落等典型症狀,卻以軀體不適為主。其特點是症狀雖多,卻以頭痛、失眠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還有晝重夕輕的晝夜節律,以及春秋季節重而夏季輕的季節性規律,並多有焦慮情緒,女性病人月經期焦慮症狀加重。而門診醫生的診斷標準是:如果病人具有上述大部分的症狀,並且每天都有,持續兩周以上,已經明顯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應該高度懷疑抑鬱障礙的可能性。國內95%以上的抑鬱障礙病人從來沒有得到過診斷和治療。
抑鬱障礙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疾病,可以導致患者喪失工作和學習能力,不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抑鬱障礙症狀會反複發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殘疾,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的負擔。另外,抑鬱障礙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殺的想法,15%—20%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不及時治療可造成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