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居家健康提醒(1 / 3)

第一章居家健康提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家被人們認為是最安全、最舒適的生存空間的觀念已被打破,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了這安樂窩、避風港背後暗藏著的危機,居家健康越來越得到了人們的重視。

1.隱匿在涼席中的蟎蟲對人體有害

專家提醒消費者,有一種蟎蟲隱匿在涼席中對人體存在傷害,所以,新涼席或隔年的涼席在使用前必需做消毒處理。

研究發現,涼席在生產製作、貯存、運輸及出售過程中,容易寄生一種叫蟎的微生物,蟎蟲體形微小,肉眼看不見。它在叮咬人時釋放出的毒素、排泄物中的蛋白質可引起人體過敏,使人的皮膚上出現丘疹、紅斑,奇癢難忍,如皮膚被抓破後可能引起潰爛,中毒感染後還能引起發燒、頭痛等症狀。另外,蟎的排泄物與死蟎碎片是很強的致敏源,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後,還能誘發過敏性哮喘。

專家提醒消費者,新買的涼席不宜立即鋪開使用,應先卷起來用棍子等物敲打幾下。因蟎蟲最怕高溫和陽光,用時可以先用開水浸泡,或用清水擦幾遍,然後放在陽光下曝曬2~3個小時,便可將蟎蟲殺死而放心使用了。

2.室內甲醛汙染會致癌

近年來,由於建築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型材料不斷進入建築和室內裝飾之列。使得現代建築物更加牢固、華麗。然而,某些新型建築材料含有的一些有毒成分,卻往往使居住者的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或危害。

一些建材,如膠合板、地板塊、家具,以及貼在牆上的壁紙等,均含有福爾馬林樹脂(或脲醛樹脂);某些表麵塗層材料,填充到建築物中的脲醛泡沫,絕緣保溫層,以及經過抗火焰和抗油漬處理的織物和地毯,也都可以向室內空間逸散甲醛。如果將這些含甲醛的建築材料裝配於室內後,它們會向室內持續不斷地散發甲醛氣體,並能維持很長時期。

那麼,甲醛對室內空氣的汙染,對人體能有什麼危害呢?甲醛是一種無色帶辛辣味的刺激性氣體。甲醛對人體的不良反應,主要是引起急性嘔吐,和刺激眼結膜與呼吸道粘膜。低濃度的甲醛,可以使人發生眼結膜炎、鼻炎、咽喉炎等。高濃度的甲醛.可以使人發生喉痙攣、肺水腫、肺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現今,甲醛已被確認為致癌物質,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長期接觸甲醛的人,可以引起鼻腔、口腔、咽喉、皮膚、消化係統的癌症。

近年來,國外一些報道提出以下幾點情況很值得注意。

(1)室內甲醛濃度在新房建成以後3個月,仍可以高達0.25ppm(ppm即百萬分之一),比室外甲醛濃度高50倍。一年以後室內甲醛濃度始降至0.042ppm。據醫學研究,人體對甲醛的容許濃度為0.1ppm。

(2)住宅中壁櫥裏的甲醛濃度最高。

(3)如果室溫上升,甲醛濃度也將增加。

(4)幼兒對甲醛的耐受力較成人差。

所以,為了減少甲醛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應注意室內保持良好的通風,尤其是剛剛遷居新住宅的居民,更應注意。

3.室內要祛除塵蟎

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化學物質,總計約500多種,其中呼吸道排出的有149種,從皮膚排出的達71種,若這些代謝產物濃度過高,可形成室內生物汙染,影響人體健康,甚至誘發疾病。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塵蟎。塵蟎是人體支氣管哮喘病的一種過敏原。塵蟎喜歡棲息在房屋的灰塵中。有文獻報道,在一隻使用了15年的枕頭中,其重量的1/3是蟎類排泄物。在這種枕頭的灰塵中,每克灰塵有塵蟎1000多隻,200毫克床墊灰塵中有92.5隻塵蟎,在200毫克住宅地板灰塵中,有17.9隻塵蟎。

春、秋兩季是塵蟎生長、繁殖最旺盛期,也是支氣管哮喘高發期。為了健康,請不要在室內長期使用空調器,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不在室內養狗等寵物,以保持室內清潔、幹燥;勤換洗衣服,床底下也要經常打掃,以防生物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4.地板縫藏汙納垢

室內地板縫隙中富含有機物及溫暖潮濕的環境,為各類微生物提供了休養生息的庇護所,時不時會出來將人們咬上一口。

複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係日前在上海采集了三個實木地板縫隙垃圾樣本進行科學研究,在三個已使用年限分別為12年、3年、60年的實木地板樣本中,縫隙最小的為0.9毫米、最大的超過6毫米,每平方厘米地板平均有縫隙垃圾4.56克。經過化驗發現,在這些地板縫隙垃圾的百萬分之一稀釋液中,每平方厘米的平板菌落總數都在106cfu以上,而醫院的最低標準即傳染病科及病房的每平方厘米的平板菌落總數僅僅為15cfu。

調查顯示,地板縫隙垃圾中含有黴菌、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多種有害菌。這些細菌一旦散發到空氣中或發生接觸傳染,就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地板縫隙樣品中還發現了塵蟎、蠕蟎類蟎蟲,及動物皮屑、毛發、建築顆粒等致敏物質,會導致敏感人群出現皮疹、咳嗽等過敏反應。

因此,地板應經常清洗,且盡量少光腳在地板上行走,即使是炎的夏季也不宜直接睡在地板上,如此方可減少甚至遠離地板內細菌的傷害。

5.食物盛裝器皿需謹慎使用

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和雪碧等飲料的塑料包裝瓶,因不易破損、質量輕、容量大,又便於攜帶,許多家庭用它來盛裝食油或酒類。這類塑料瓶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稀塑料,本身無毒;盛裝可樂型、汽水型等飲料,對人體健康是沒有影響的。但是,聚丙烯、乙烯類高分子化合物,其中還含有少量的乙烯單體,如果長期儲存酒類、食油等脂溶性有機物,乙烯單體便會被脂溶性有機物溶解析出。又由於這類塑料瓶易於老化和耐光性差的缺點,易受空氣中的氧氣、臭氧和紫外線等作用產生難聞的異味。若長期用這類容器存放食油等,不僅會使食油等加快氧化而變質,而且還會加速聚丙烯塑料的老化,致使聚丙烯的碳鏈斷裂,產生更多的乙烯單體。

根據化學檢測,可樂飲料塑料瓶盛裝的白酒儲存1年,溶解在白酒中的乙烯單體含量可達20PPM(1PPM等於1%)。醫學營養衛生研究證實,空氣中乙烯濃度達到0.5PPM(即上述酒中濃度的1/40),就可使人出現頭痛、頭暈、惡心、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和失眠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人體貧血。

劣質陶瓷器皿最好不用。有的陶瓷器皿在生產過程中,由於焙燒溫度過低等原因,會造成陶瓷器皿表麵掛釉,即外觀粗糙、無光澤和手感粗糙。如果用其盛放食物,掛釉中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化合物極易溶解出來,汙染食物,人食用後會引起腹部絞痛等症狀。

破損或有裂紋的陶瓷器皿亦不宜用來盛放食物。這是因為其裂紋中極易藏汙納垢,且不易清洗,因而造成病菌大量繁殖,引起食物微生物感染。因此,對有損壞的陶瓷器皿最好棄之不用。

再生塑料製品是指各種廢舊塑料回收溶化後,重新擠壓成型的製品。該類製品不僅斑點多、色澤不純,而且由於原料來源混雜,不可避免地夾有一些有毒物質。

另外,一般再生塑料製品的加工條件都較差,因而有害物質含量往往較高。例如,某地有關部門曾查獲一批再生塑料冰淇淋杯,經測試其正已烷蒸發殘渣(衡量塑料食具質量的一項重要衛生指標)高達140毫克/升,是國家衛生標準最大允許值的2.3倍。

目前,家庭中使用塑料桶盛食用油的不少見,殊不知這是十分有害的。因為大量用於食品包裝的塑料製品有三種: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使用它們長期盛食油,會汙染食品,對人體造成危害。

聚氯乙烯裏的氯乙烯不僅有毒,而且在酸和油脂中極容易分解而析出毒性很大的氯化氫和氯,在聚氯乙烯中添加的增型劑,如苯二甲酸酯類,毒性也很大。

6.廚房油煙不可小視

在許多家庭中,主婦往往是廚房的主角。但一些主婦長時間在廚房操作後便出現頭痛、胸悶、眼癢、鼻塞、耳鳴等,如果呆在廚房時間較為集中、時間較長,嚴重的還會導致失眠、記憶力減退、支氣管炎、肺炎等症狀。這主要是由廚房中的化學汙染所致,因為廚房中燃料燃燒和油脂加熱所形成的油煙氣體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具有強烈致癌性的苯並芘等許多對人體有嚴重危害的物質。

研究表明,常用食油加熱到270益左右所產生的油霧凝結物,可導致人體細胞染色體的損傷,女性肺癌發病率增高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近年來國內一些大城市,在對肺癌發病情況的調查中發現,長期從事烹調的家庭主婦肺癌的發病率較高,此外在廚房油煙濃度高的環境下從事烹調作業的廚藝人員,油煙不僅易使其患肺癌,而且對其腸道、大腦神經等的危害也較為明顯。造成廚房汙染的主要原因是通風條件差,室內空氣不能對流,汙濁空氣不能及時排放出去,油膩嚴重。

雖然廚房內的化學汙染對人體的危害較大,但如果采取相應措施也能減輕或消除上述危害。

首先是選擇清潔能源,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有條件的應盡量不用煤、柴禾,改用天然氣、液化氣等。

其次是改善廚房的通風條件,如適當加大窗戶,安裝抽油煙機和換氣扇,使廚房內的濁氣能及時排出,新鮮空氣能流進來。

再次是注意廚房的清潔衛生,保持爐灶的清潔,有利於燃料的充分燃燒,減少有害氣體的生成,注意清除室內的油煙,減少人體的直接接觸。

最後有條件的可在室內栽種一些綠色植物,既可觀賞又能吸收室內的有毒氣體,像月季、藍鈴、天竺葵等效果比較好。

7.謹防電冰箱腸炎

近年來,一種與電冰箱密切相關的耶爾讚氏菌腸炎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且患者病前幾乎都進食過冷藏食品。醫學上稱之為電冰箱腸炎。